察雅县论坛

首页 » 问答 » 问答 » 千年茶马古道作为中华民族的文明基因是谁最
TUhjnbcbe - 2023/10/29 16:46:00

茶马互市起于唐代,茶马古道就类似于今日之物流通道,全国共三条:陕甘青道(唐蕃古道)、滇藏道、川藏道。

唐高祖武德八年(年)西北少数民族请求互市获高祖允准,唐派使者出使吐谷浑(今甘肃青海一代)。当时内地用于互市的主要物品为茶叶和丝织品。

唐太宗在位期间,吐蕃首领松赞干布率兵进攻松州(今四川松潘),太宗派大*讨伐,大败松赞干布于松州城下,松赞干布俯首称臣。

松赞干布此后向大唐求婚,唐太宗把16岁的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

文成公主进藏区带去大量种子、茶叶、医药书籍等,藏汉文明交流由此进入加速期。

藏人的饮茶习惯最早是由西藏的上层人,得到过唐朝的赏赐、馈赠,逐渐接触熟悉并养成了饮茶的习惯,然后在西藏的上层传播开来,继而发展为普及到全藏百姓的生活习惯。

西藏高寒,当地人过着游牧生活,饮食以酥油、牛羊肉、糌粑为主,茶叶有化油腻的作用,既促进消化,又有清除燥热的作用,所以成了老少皆宜的生活必需品。

由于藏区不产茶叶,藏汉商人自然形成了茶马互市的交易方式。

唐代茶马互市的主要通道为“青藏道”,也称为“唐蕃古道”。这条道路东起关中地区(今陕西省),经过青海,从四川西北角过金沙江,经西藏的昌都地区、那曲地区至逻些(今拉萨市)。

历史上从五代到宋代初年,由于内地战乱频仍,对战马的需求量很大。同时,为了以茶叶贸易来加强与藏区各部落的联系,朝廷正式建立起了“以茶易马”的互市制度,使茶叶输藏成为朝廷专管的一项国策,交易性质属于官营。作为茶马互市的必经之路,茶马古道也随之有了较大的拓展。

为使边贸有序化,宋代还设有专门管理茶马交易的机构“检举茶监司”。

由于当时藏族对茶叶已十分依赖,“嗜茶如命。如不得茶,非病即死”,控制了茶叶的供给就等于控制了藏族人的生活,因此茶马互市对维护宋朝在西南地区的安全与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

元代时,统治中原的蒙古族人并不缺少马匹,官府废止了宋代实行的以茶马互市而治边的*策,边茶主要与银两和土特产交易。不过元朝为了加强对藏区的治理,在茶马古道沿线建立了历史上著名的“土官治土民”的土司制度。后来明清时期的“改土归流”*策,就是主要纠正这个制度所产生的弊端。

自此茶马互市和茶马古道的管理、经营均发生了重要变化。茶马古道既是经贸之道、文化之道,又是边防之道,即中央*府的治藏、安藏之道。

明朝开国后,在“以茶驭番”的思想指导下,官营茶马贸易体制得以建立,茶马互市再度恢复。一直到清代中期,基本上沿袭了宋代的做法,后期才渐渐废止。

年,朝延最先在秦(今甘肃天水)、洮(今甘肃临潭)、河(今甘肃临夏)、雅(今四川雅安)等地设了四个统管茶马交易的茶马司,把这项*策作为统治西北地区各民族的重要手段。

明太祖朱元璋在位的洪武年间(-),茶马互市中的一匹上等马最多换斤茶叶。而到了宣德十年(),西宁、河州、洮州三地的茶马司则以千余斤茶换取余匹马,合一斤茶换12匹马。茶叶堪比*金,足见当时茶马交易市场的兴旺与繁荣。

由于明朝与北部蒙古人关系紧张,无法从蒙古得到*马,故只有从青藏高原获得补给。朝廷充分利用藏人嗜茶的特点,严格控制茶叶的生产、运输、销售,茶叶只许换取藏马。

由于不是等价交换,再加上走私活动的泛滥,以及朝贡贸易的发展、运输困难等,导致明朝官营茶马贸易体制的逐渐衰落。

清朝初年承袭明朝旧制,于顺治二年()正式恢复和延续了茶马互市这种特殊的民族贸易形式。

康熙四十一年(),在打箭炉(今四川康定)设立茶关。之后,又于大渡河上建泸定桥,开辟直达打箭炉的交通要道。打箭炉成为川茶输藏的集散地和川藏茶马大道的交通枢纽。

康熙五十七年(),清廷为平定准噶尔叛乱,又开辟了自打箭炉经四川理塘、巴塘,西藏江卡(今芒康)、察雅至昌都的川藏南路大道。由于这条路主要供驻藏官兵来往以及运输进藏粮饷,故习惯称为“川藏官道”,实际上此道也经常是茶商驮队行经之路。

而由打箭炉经四川道孚、甘孜、德格,西藏江达至昌都的茶马古道,则习惯上被称为“川藏商道”。两道会合于昌都。

最早发现茶马古道的价值意义,并亲自冒险探寻茶马古道的是一位外国人。

年,42岁的法国人方苏雅(AugusteFrancois,-),任驻云南府(今昆明)名誉总领事兼法国驻云南铁路委员会代表。他带着相机抵达昆明,开始涉足险峻难行的茶马古道。

在此后的将近5年时间里,他还由昆明经楚雄,从元谋沿金沙江而上,进入四川的大小凉山,穿过泸定桥至康定,再至川藏交界处,拍摄了许多关于沿途见闻、当地的彝族和藏族风情,以及人背马驮运送茶叶的照片,写了大量日记。是他最早记录并向世界披露了茶马古道的重要特征,使这条古道受到了广泛的国际

1
查看完整版本: 千年茶马古道作为中华民族的文明基因是谁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