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李国通讯员江雪丽
“还有两条路就完工了,到明年6月,我们在西藏昌都建设的25条公路也就能全部交付了。”11月9日,望着窗外被大雪厚厚覆盖着的绵延大山,中铁八局西藏昌都片区公路项目*支部书记吴志国正在向工友们讨论着工程进度。
昌都位于东部、上游,是四川和云南入藏的门户,同时也是康巴文化的发祥地。这里最高海拔为米,最低海拔约米,空气稀薄,日照温差大,“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是昌都典型的高原气候特征。
据了解,中铁八局承建的昌都农村公路四标和十五标工程,位于西藏自治区昌都市察雅县和左贡县,建设任务共计25条农村公路,总里程公里,平均海拔在米的藏区高原腹地。项目涉及路基工程、路面工程、桥梁工程、涵洞工程、排水工程、防护支挡工程、交安工程等施工内容。在施工过程中,要克服严寒低温、空气缺氧、日照辐射、风沙肆虐等诸多难以想象的困难,中铁八局昌都片区公路项目部员工在恶劣环境中从未选择过低头退缩。
“整个项目进程中,两个标段工点与工点之间最长的距离达多公里。”该项目工程部长叶光介绍道,在这25条公路中,最为艰险的要数昌都市左贡县东坝乡至拉琼村的这一条跨怒江桥公路。
该条公路地处横断山脉,横跨怒江大峡谷,海拔跨度从米陡升至米,夏天温差也从山顶0度左右跨度到山谷30多度。据叶光介绍,“稍大一点的施工设备和施工材料无法运抵施工现场,在深山峡谷中,桥梁安装只能采用传统的悬索吊装方式,施工材料和设备只能用小型交通设备转运,伴随着每天的峡谷大风,落石、碎土、滑坡也成了施工现场的绊脚石,我们每个工点均需要派出两名观察哨,对施工工点的山体进行检视才能作业。”最终,经过项目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跨怒江桥提前60天贯通,彻底解决了拉琼乡怒江两岸交通运输难题。
据悉,跨怒江桥是整个昌都市农村公路线的重难点工程之一。中铁八局承建的25条公路每一条路都处在横断山脉深山峡谷之中,环境恶劣、施工难度大是该项目自年8月承建工程以来每天都面临的问题。
翻山越岭解难题。截止年11月9日,这25条公路已完成23条,最后2条公路也因进入大雪封山的特殊时期延缓进度,预计明年6月完成全部工期。
据昌都市左贡县东坝乡村民江措介绍,“在跨怒江桥公路通车以前,东坝乡的村民出行都是徒步,物资运输均靠牦牛、马背托运,去趟远一点的县城需走上1至2天。而通车前的拉琼村还处在一个与世隔绝村的状态,村民靠骑马、徒步而行,跨怒江则需靠铁索吊桥出行,一到雨季怒江涨水,村民就无法出行。公路修通后,我们县、乡、村之间都有了往来班车,现在就算去远一点县城也只需要两三个小时就到了,山内的特产也能顺畅的外销了。”
而同在昌都境内的东坝乡至沙溢村公路是国家级精准扶贫村村通公路工程之一,作业区域无水源供给,施工用水均从10公里外托运,通车后,一条处联内通的公路串起了大小村庄,也成为了该区域内贫困村摘掉贫困帽、打开致富门的重要绿色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