察雅县论坛

首页 » 问答 » 介绍 » 条城街gai的沦落和青城的兴起
TUhjnbcbe - 2021/9/9 23:39:00
中科白癜风医院用疗效说话 http://m.39.net/pf/a_6105482.html

兰州下游*河大峡出山口南岸条城堡内的条城街(gai),自古以来就是一个依仗*河天堑筑有城堡和屯*戍边,依仗*河水道航运兴商,远近闻名不是县邑胜似县邑的丝路商贸大集镇。

据史料记载,唐朝就在此地修筑垄沟堡戍边,北宋仁宗宝元年间(公元-年),西夏王李元昊叛乱,时任秦州刺史的名将狄青巡边时到此,为防止西夏入侵,凭借*河天险,在唐朝垄沟堡旧城的基础上增筑了新城。因为新城依据地势修筑,东西长,南北狭,故称“一条城”。《明史·地理志》记载,金县(今榆中县)“东北有一条城,明万历二十五年(年)置”,之后便设守备驻防。

随着岁月的变化,人们逐渐把一条城简称做“条城”,条城内的商贸街就叫“条城街(音gai)”。条城街发轫于唐宋,繁荣于明清。随着兰州至宁夏公路(国道G)在民国26年(年)的全线通车,加之年包兰铁路的通车,现代的汽车、火车运输完全取代了*河上的羊皮筏子货运,*河航运萧瑟,导致陇上名镇条城的迅速没落,甚至没能保住皋兰条城的名称,以榆中青城的名义默默地坐落在*河一隅。

明清时代条城的屯边驻*来自四面八方,戍边的*人及家眷,带来了南方的烟草种植、北京的四合院建筑和晋陕商人的商贸理念,*河航运商贸的发达,带动了文化教育的上百年兴盛。民国17年(年)开建的包兰公路逐步通车,便利快捷的汽车运输彻底取代了兰州—包头间的*河羊皮筏子航运,加上年条城从皋兰县改隶榆中以后更名为青城之后,处于公路交通死角的条城街,由于皋兰榆中的划河而治和金口街道商贸的开发,加剧了条城作为地区性商贸街镇没落的步伐。

在没有公路、铁路的古代交通,河道航运是大宗货物首选的运输方式。*河上游的兰州到华北平原的包头,来自西域的货物通过驼队到达兰州之后,装上羊皮筏子顺*河快速漂流到包头之后,再经陆路途径张家口东到北京或北上蒙古到远东,是一个便捷快速的运输方式。条城到兰州的河道长度大约60km,根据兰州水文站的观测资料,兰州附近的*河,根据水位高低,平均流速0.89~2.90m/s,最大行洪流速可达4.5m/s,按照平均2.0m/s计算,时速可达7.2km/h,羊皮筏子经过一个白昼6~8个钟头的时间,连续通过桑园峡、小峡、大峡等急流险滩的漂流,到条城刚好是兰州出发的河运羊皮筏子在*河漂流的第一天行程。条城到靖远河道60km,是羊皮筏子漂流第二站点,靖远到中卫,是*河漂流第三站点……羊皮筏子在一星期之内就可抵达包头,

为了避开陡峭的*河晋陕大峡谷的壶口瀑布,在包头重启货物的陆路运程。羊皮筏子从兰州到包头的*河漂流,是丝路西域商品到达华北和远东地区的一条便捷通道。

条城地处*河大峡出山口水川、东滩盆地南岸的西端的*河岸边。*河盆地南岸的东滩平原和北岸的水川平原,土地肥沃,具有*河自流水灌溉及低扬程水车提灌的便利,农林物产丰富,旱涝保收。*民融合生产戍边,丰衣足食;借助*河水道夏季羊皮筏子、冬季冰桥的交通便利,*河上下游*民以物易物,商贸发达,以商富边。从唐宋的开埠到明清的发展,条城种植的特产大叶*烟,经过众多烟坊的加工制作,如“德盛昌”“宏兴源”“兴顺恒”“保寿堂”“钰兴源”“恭兴泰”“万泰祥”等作坊,将*烟切丝后加入香料紧压成型,以方块状的“条城水烟”或者“兰州水烟”,向东行销到京津和江南,出口到南洋,向西沿丝路到*和中亚。直到解放后的一、二十年,在香烟还没完全占领烟民市场的时候,“甘”字牌水烟还名扬全国。

条城的水烟制作尤其到了晚清的那多年,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条城借助水烟贸易,富甲一方。仓廪满而文教兴盛,科考文武人才辈出。小小的条城辖区五沟十三庄,概略统计只有三五万人口,有据可考的清朝年到年的年间,条城籍历科进士有十人之多,有名的条城大户张一门三进士十魁元,成就了*河上游陇原第一文化大镇的人文底蕴。

条城的辖地范围自古号称“五沟十三庄”,人口大约在2~5万之间徘徊,也有文史作品,号称兴盛时的条城有十万之众。五沟十三庄的“五沟”,依次为*河北岸有人居住耕种的关家沟、麦地沟、金沟、苦水沟和聂窑沟;十三庄大体上为*河南岸的城河村、瓦窑子、东滩和*河北岸的大川渡、金沟口、麻林坪、蒋家湾,和关家沟、麦地沟、白崖子、强家湾、萱帽塔、甘沙河、聂家窑等人口较多的村庄。

据考证明朝的嘉靖时期以前,条城堡属靖虏卫管辖,即不属皋兰,也不属于榆中县管辖,在晚清的历史上,*河两岸从兰州上游的甘肃、青海分界处的红古开始到白银、靖远分界的乌金峡一线,都归甘肃皋兰县管辖,条城所在的水川、东滩盆地,也是皋兰县的管辖地界。榆中县志记载,清末宣统元年(年),金县改称榆中县,县辖金川、长乐、泰康、丰和和广济等5个里。当时*河沿岸的什川堡、定远镇、马莲滩、骆驼巷、响水子、清水镇、甘草店、买子堡等地归皋兰、金县共管。一条城在清朝中期以前,还是皋兰县的辖地。由于条城的商贸发达,人文荟萃,驻地兴隆山前的金县也就是榆中县,逐渐介入条城的水烟商贸和文化教育,晚清历史上有名的青城书院,就有皋兰、榆中(金县)两县共管的记载。条城的赋税,也由皋、金两县共收。

大清康熙、乾隆年间,南方各地及陕西、山西及绥远、北京各省市的客商都云集条城经商,使条城的经济发展逐渐繁荣。经济的繁荣促进了文化事业的发展。清宣宗道光十一年(年),经营水烟的大商户杨顺伦、顾永泰等倡导,社会各界筹集资金,由热心教育事业的顾名(嘉庆庚辰科进士,江苏宜兴知县,银川书院、柳州书院前山长)、张锦芳(嘉庆丁卯解元,凉州府学教授)主持,经省府及皋、金二县批准,在本地*烟赋税中抽成,添作书院修建经费,创建了青城书院。青城书院由顾名和张锦芳任山长,书院聘请陇上学、行俱优的本地进士高鸿儒、孝廉刘应用、举人刘世保、贡生高鸣佳,皋兰进士颜履敬,孝廉卢*、马璞琢,临洮孝廉于世卿,凉州副榜张钧,清水孝廉陈锦云等学富五车的有识之士任主讲。

由于条城地区有得天独厚的农耕商贸条件,富庶的家庭多有立志读书兴邦的子弟,条城籍的童生和生员,举子和贡生,从年的清朝嘉庆壬戌科到年的光绪三十年甲辰科,通过科举国考,出了皇榜翰林罗经权,以及关元儒、顾名、张兆熊、高鸿儒、张照南、周得程、张澍滋、李扬宗、罗经权、杨巨川等10进士,文举23人,武举51人,孝廉方正8人、贡生83人,秀才、廪膳生员多不胜数。

清德宗光绪三十年(年),废科举兴学堂。省督学杨汉公提议,将青城书院改名为“皋榆联立高等学堂”,来自皋兰、榆中两县所辖*河两岸、南北两山的多名学子在这里接受教育。年,皋榆联立高等学堂更名为“皋榆联立青城小学校”。年,因皋、榆二县划河而治,皋榆联立青城小学校更名为“榆中县青城小学”。好在年,北京朝阳大学毕业的地方人士关紫清,投身教育创办了青城中学。不幸的是青城中学只毕业了一个班30余名学生,其中有皋兰人11名、靖远3名以及榆中10余名,以师专的名义发榜后解散。世事沧桑,辉煌了近百年的青城书院彻底地退出了历史舞台。

《甘肃通志稿·建制志》记载,民国初年的兰山道所辖之金县辖地地界,有北至皋兰县界(一条城)的记载。条城本来由甘肃的首县皋兰县管辖,不知在清朝的什么年代,原来的金县即现在的榆中县插手条城的事务,形成了皋兰、金县共管的局面。年榆中县改里为区,县志里列出的乡镇集市有“清水驿、金家崖、贡马井、一条城”。由此而说明在民国中期,一条城归了榆中县管辖成了事实。年12月,榆中县奉令成立保甲户口编查委员会,撤销区制,建立乡镇、划分保甲。保甲户口编查委员会将榆中的第五区划分为广济、金崖(音ai)、东滩、什川四乡。撤区建乡的方案上报南京*府后未能获批,榆中依例和全国一样,维持区的建制不变。由于第五区辖地广阔,拆分出第六区,管辖青城(条城)、什川一带。不知何故在年,皋榆共管的条城地区划河而治,*河南岸的条城街、东滩,划归榆中县独立管辖,正式改名叫青城;*河北岸的条城辖地水川、北山一带,继续由皋兰县管辖。

至于是谁何因、何故提出改“一条城”为“青城”的动议,无从查考。年条城划归榆中县单独管辖之后,顺势改为青城,彻底去除了皋兰县管辖条城的痕迹。至于现在见著报端“为了纪念狄青,将“一条城”叫做“青城”的说法,事出有因,查无实据。从唐朝建立垄沟堡,到北宋仁宗(公元-年)年间新筑一条城,直到明清、民国初年一直都叫一条城或条城,历时多年。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21世纪,“条城”的记忆和称谓,还留在条城各姓人等的族谱、家书、和文学作品中,条城或条城街(tiaochenggai)的名称,还在当地原住民的口口相传中。在集邮市场,见到年“青城(条城)邮*所”邮戳,中间还保留有(条城)二字。

“青城”作为“历史文化名镇”,我认为有点名不副实!历史上“青城作为地名使用”最早的时间,应当是-年,至今不足年!“一条城”“条城”或“条城街”,才是古丝绸之路上的水旱码头和商贸重镇,唐宋元明清时期的边塞*事重镇和文化重镇。“条城”才是名副其实的“*河千年古镇”“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作者:张照财周京夫

原创不易,谢谢打赏

1
查看完整版本: 条城街gai的沦落和青城的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