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是生长在动荡混乱的年代,也许是有知书达理的母亲和温婉如春的老师悉心教导,也许是冒着硝烟战火一路从江苏逃到巴蜀的幼年经历,让胡克中对苦难群众比旁人多几分疼惜与关爱。多年后这颗扎根于胡克中心里的小小种子,在祖国西部的高原长出参天大树,在亚欧大陆的南端开出天使之花。
一念成医,誓往祖国需要之地
年,18岁的胡克中进入高考准备阶段,开始填志愿书。生性不挑剔的胡克中觉得“专业都很可爱”,久久拿不定主意。“你性格好,适合学医”当时一句来自陈文睦老师的建议,决定了胡克中一生的奋斗方向和命运归属。
那年夏天,胡克中收到四川医学院医疗系的录取通知书,开启了五年制的医学生涯。在这里,她接触到了全方位的医学知识,娴熟掌握了踏入医疗职业大门的基本功,深刻体会到医生这个职业对人类的重要性。
年,面对工作志愿,胡克中做出了自己的选择:“经过很长时间的*的教育,我懂得了一个人要工作出成就、生活得美好,并不决定于客观条件,而决定于本人对待困难的态度。我完全愿意也无条件地服从分配,*指向哪里,我就一定会愉快地前往。”
在工作志愿上,胡克中依次写下了*、西藏。然而,分配结果并不是如她所愿的边远地区,而是位于巴蜀两地之间的医院。
初到内科上班,胡克中就遇上了肿病病人。“好些病人是倒在街上被送来的,有的还伴肺炎,治疗效果不好。”她记得,当时已经自上而下给病人加强了营养,配给油、粮等,但营养依然供不应求。
很快,“因为身高体健”,胡克中被妇产科看上了。“妇产科是一个又忙又累有时还不讨好的科室”,胡克中在实习的时候就知道,妇产科里常常是好的人走着来,生完孩子流了血,有了伤口,痔疮、乳胀痛等,埋怨情绪多。但是,妇产科很痛快,常常一次手术就能救人一命,甚至两条性命。每当婴儿出生后大声啼哭或是在台上撒尿,都会引起医护们的开怀大笑,胡克中也便高兴地去了。
一到妇产科,胡克中就顶上了妇科下乡治肿病的任务。“去过资中宋家铺、田家、凌家,区医院及乡下。”她记得,那个时候给肿病病人输糖和利尿药,消肿之后就剩“皮包骨”。“有病人曾告诉我,觉得难受得不行了,下田去抓几条泥鳅吃就好多了。”她说,她明白输糖并不能真正解决问题,肿病是当时缺少营养,特别是蛋白质造成的,在大形势下,她能为病人做的只有缓解病情和心理安慰。
响应号召,赶赴简阳开展支援任务
回到妇产科,胡克中就有得心应手的感觉,全身心都被工作吸引住。“我们夜以继日地穿梭在病房、产房、手术室、婴儿室,进行着体脑并用的高风险工作,忙时吃饭、睡觉都没时间。”常年不分上下班、节假日,从此产妇的呻吟、婴儿的啼哭,是那几年围绕在胡克中身边的生命交响曲。
年,胡克中与同窗姜光复结婚,因为工作异地,两人过着分居两地的生活。年,她的女儿出生了,然而因忙碌的她并没有时间照顾女儿。“产假结束后我就回去上班了,可是我的工作不允许我们定时吃饭、休息、喂孩子奶。我的乳汁常常会不由自主地涌出湿透衣裤,白白浪费。”她记得,每次下了手术赶回宿舍时,从江苏过来帮忙的妹妹早已喂过孩子牛奶了。
年,实在无暇照顾女儿的夫妻俩决定由妹妹将女儿带回江苏老家由胡克中母亲照顾。年,出生仅50多天的儿子就断奶被送回了老家。直到年,丈夫姜光复工作调动至内江医科学校,一家四口才终于恢复了团圆。
年底,四川省在内江地区简阳县三岔区要修建大型水库,医院,她立医院的支援任务,去到工地上设备简陋的草棚。
“水库一开工就源源不断医院。”就在简陋的草棚里,她进行着急救治疗和手术。遇上突发的事件,医务人员常会手忙脚乱,缺东少西。她积极协助外科医生,主动当助手穿针递械、打针、换药、消*、烧水、接送病人,使抢救和手术有序进行。
在水库任务结束后,胡克中本有七天休假,但她接受了当地三岔区*府的邀请,无偿为该区农村进行妇女病普治,开展计划生育并培养提高当地医生的技术力量。因为时间紧迫,胡克中带着本地医生突击手术,每天完成一个公社,每晚乘拖拉机去另一个公社。一周时间基本上把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圆满解决,也把技术留在了当地。
克服万难,踏上西天送医路
年6月,胡医院,院领导就说:“国务院有文件,支援西藏,在卫生方面,四川对口支援昌都地区,内江市支援察雅县。市卫生局指定我院派妇产科和五官科医生各一名。”当时已经是妇产科负责人的胡克中立即回科室开了动员会,然而会议却在漫长的沉默中结束。
“我心里也有准备,我是绝不会在国家任务面前退缩的。”那天晚上,胡克中回家对丈夫说:“我可能要去西藏。”
“你想把这个家全甩给我?”
“我之前去简阳离开半年,你们不是过得很好吗?孩子都有独立生活能力的,开学就吃食堂嘛,有什么难的!”
“你也不年轻啦,别人都知道那里艰苦又危险,你不怕,我还为你担心哩!”
“又不是去探险,医生去的地方都是有人生活着的,别人能生活,我也能生活和工作。”
在深明大义的姜光复眼中,祖国需要时确实该奔赴前线,因此对妻子的援藏决定没有再阻挠。自小懂事的女儿也只能以每夜捂在被子里偷偷掉眼泪的方式来表达对妈妈的不舍。
很快,胡克中就随队出发了。5辆客车,余名医务人员,沿着川藏公路一路前行。汽车在反复无常的风沙雪雨中前行,常常遇上各样困难。有一次雨天,她乘坐的那辆车倒滑,一时刹不住,司机的脸也吓得煞白。当时,司机极力刹住车后,镇定地命令:“从最后一排依次一个个轻轻下车”。当胡克中下车后,才发现车子的一个后轮已经离开路面,悬空在山崖边。
行程的第六天,汽车的轰鸣声比翻二郎山时还响,高原反应让全车沉寂。司机已经把油门开到最大了,尽全力驱车向上爬,一见水源便停下来提桶取水,给冒着蒸汽的水箱加水。胡克中看到提水回来的人唇青面紫,扪自己的脉搏,发现已每分钟次。
那时,昌都到察雅县的路还被奔流的澜沧江阻隔着。胡克中一行人,只能用马驮着行李,踩着江中间的石墩涉江而过,然医院的救护车一路抵达只有两个足球场大的察雅县城。
一心所向,来到青藏高原当“门巴”
医院忙碌疲惫了一个多月后,就诊病人并没有增加,更没来什么需要手术的病人。原来这里山高路难行,马是唯一的交通工具,重一点的病人根本无法忍受途中骑马的颠簸。因此,多数病家是请医生骑马或步行到家里出诊,而远一点的出诊来去就要六七天。
为了方便病人,医疗队考虑并决定在边远地区设一个驻点,解决周围三个区的群众看病难问题。她说“我是副队长,主动去驻点。”就这样,胡克中和其他4名医护人员到了由4幢2层大楼房组成的香堆区开始了忙碌的诊疗和出诊生活。
一个傍晚,几个壮汉抬进了一个年轻男病人。“他大声呻吟并不断呕吐,病情急重让我心里有点紧张。”很快,胡克中确认病人是高位肠梗阻,病程已一天多,需要剖腹探查。作为妇产科医生,对外科手术她心里没把握。但是,如果要将病人转送到县上抢救更是来不及,病人必死于途中。
请示区长和书记,在区干部的鼓励下,胡克中决定开腹治病。在4支普通电筒和蜡烛照明下,她开始了区里第一台开腹手术,很快找到病因是肠扭转,并立即复位和修补,夜里一点过,手术成功完成。
在西藏,必须要过生活关、语言关和骑马关。生活关对于吃苦耐劳的她来说没有问题。为了学好藏语,胡克中按照藏区常见病分类,预先写出可能会询问病人的问题,然后请教当地人,以拼音标注的方式把藏语发音写在旁边,在坚持自学下,不久后,胡克中就可以单独出诊了。学好了骑马,便能顺利出诊,为了练习骑马,胡克中曾被马腾空起来倒挂过、摔伤过右肩韧带,用左手代替照常工作。
一个深秋的上午,牧区仁达公社有人病倒,家属来请医生。尽管区委女干部劝说女性从不到牧区,除了路途危险,生活还极不方便,但她还是带上另一名女医生小张出发了。
“病人体温39℃,全身肌肉都有触痛,皮肤汗多,其他也没有发现什么,我就按照当地常见的布鲁式病治疗。”在牧区的第三天,病人可以起床了,胡克中和小张的任务便完成了。“当我们要离开时,有个男青年找到我们希望去邻队看看她的父亲,我们就去了。”胡克中说,那一次出诊,她和小张同时打破了“女干部不去牧区”“男干部去也一两天就回”的两项记录。
那两年,胡克中一心都在为藏族同胞治病上,就连每半月与丈夫写的家书谈论的,也大多是工作,还请丈夫帮忙寻找布鲁式病的防治资料。有一天,丈夫在家中洗菜摔断了肋骨,医院及时请人到家中帮忙照看,解决了胡克中的后顾之忧。
年5月25日,为援藏医疗队举行欢送会的当晚,荣周水库一名女民工大出血。在夜幕深深的十一点,胡克中骑上县里最优的马,穿过漆黑的夜色,连夜赶到成功抢救了病人。“当我处理好病人快马返回时,天已经亮了,远处广播里传出对医疗队的欢送词,还提到我还在出诊途中……”当胡克中赶到出发点时,医疗队的队员都已经准备好在车旁待发了。
因医疗队的治疗使当地很多群众恢复了健康和劳动力,当地的群众都称她为“女菩萨”,该县也连续两年评她为县“先进工作者”。
冲上云霄,牵住非洲苦难群众的手
年,四川援外医疗队支援非洲莫桑比克,胡克中又接受任务并任医疗队*组书记。“估计丈夫和孩子都习惯我外出完成医疗任务。”这一年,她48岁,依然觉得浑身有使不完的劲,“有出国的任务,我是很愿意去,为需要我们援助的非洲人民贡献自己的力量”。
医院有张病床,内、外、妇、儿四个病区,每个病区由援莫医疗队的两位专业医生负责,另外配了当地的护士和管理人员。
胡克中到妇产科工作,认识了一位本科的助产士龚色桑。有一天,龚色桑对胡医生说她左乳有块,胡克中立即检查,发现有拇指大的硬块,性状不善。请外科李圣沛医生检查后,初步确诊为恶性肿块,并建议左乳房切除。
不幸的是在这个当口,空难夺走了龚色桑的丈夫。当龚色桑从失去亲人的极度哀伤和忙乱中走出来时,已过去十多天了。“她要求我们马上给她安排手术。”当外科李医生把手术通知书送到手术室时,护士长说,这种器官切除手术必须有亲人签字。胡克中并不是不知道,但龚色桑在本市没有成年亲属,老家在首都,来去得10来天。
手术室负责人说:“她才只有28岁,又有5个孩子,我们要对她和她的孩子负责呀!”
“正是因为她年轻,不能再拖下去,孩子没了父亲不能再失去母亲呀!这样吧,我保证她手术安全,我代表她的家属签字,行吗?”胡克中提笔就签了字,最后在院领导同意后终于开始了手术。
从做手术那一天起,胡克中知道她不仅是医生,还充当着家属,她把配给给自己的食品给龚色桑补充营养。“我们后来做了检查,龚色桑体内的肿块是早起侵润癌。”后来胡克中一直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