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第一次援藏是在昌都市左贡县,当双脚一踏上这片土地时,还是被深深地震撼了。怎么也想象不到旺达镇居然就是左贡县城,县城里居然是土路,看着人们的穿着打扮,当时的感觉就好像做了个穿越,仿佛回到了上个世纪70年代。戴着洁白的哈达,看着乡亲们纯净的笑脸,真的是心潮澎湃。我为什么来?要干什么?留下什么?我要用实际行动诠释好这三个问题。
出任左贡县教育局第一副局长的我,分管教师发展与教科研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扶贫先扶志”,“治贫先治愚”。教育脱贫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根本举措。为此,我将西藏教育的“短板”——教科研作为援藏重点。西藏左贡县海拔米,条件艰苦,氧气不足。我克服饮食不习惯、水土不服和身体不适等困难,与教研室老师们深入各乡镇学校调研,指导帮助左贡县教师完成立项4个市级自主课题,18个县级规划课题,指导左贡中学完成教学成果《珠然课堂教学改革》,获西藏自治区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切实加强、提升了教师的科研能力。变教育援藏由“输血式”向“造血式”转变,为左贡县打造了一只带不走的援藏队。
在此期间,我主持并完成了昌都市级课题《藏区中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策略研究》。同时我在课题调研中发现,当地老师对信息化重视不够,技术能力欠缺,很少用课件等信息化手段辅助教学,停留于传统的“板书时代”,对学生吸引力弱、教学效率不高、课容量较低。唯一能为教师进行信息技术培训的是左贡县中学的计算机实训室,但因电压不稳,机房的计算机损害严重,基本处于瘫痪状态。为此,我组织拟定了左贡县教育培训方案与左贡县教师发展建设方案,得到县教育局与厦门援藏队的肯定,经厦门援藏队牵线搭桥,厦门市海峡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捐资60万元,对左贡中学计算机房进行改造、更新,建立“左贡县教师发展培训中心”,用于全县教师的信息化技术培训。
左贡县中学有24个教学班,根据教学要求,每个班至少每周要开设一节计算机课程,而学校只有一名计算机教师,师资不足。得知情况后,我主动无偿承担该校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工作,同时还指导该校学生参加昌都市首届中小学生电脑比赛,并获得昌都市第二名的优异成绩。
援藏一年半后,因厦门信息学校的国家示范校项目建设工作需要,作为教学部长的我返回了厦门,但我的心一直挂念着西藏。年7月,我克服年龄超限等不利因素又欣然报名参加了福建省“组团式”教育援藏。第二次援藏,我深知工作任重道远,倍加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虽然我是教育援藏教师中年龄最大的,但我觉得心态更重要,我要把我的光与热发挥出来奉献给高原。因第一次援藏的过度劳累与严重缺氧,我的心脏已出现二尖瓣与三尖瓣反流,但我对再次出征无怨无悔,每天都乐观面对。
年8月,我与其他19名福建组团式援藏教师来到昌都市卡若二中,开启为期3年的教育援藏工作。第一次援藏主要是做行*工作,这回作为卡若二中教师,可以更好地深入教学一线,与孩子们打成一片。如今,课内,我承担七年级6个班的信息技术教学工作;课外,负责电脑应用社团的活动组织。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毕竟时间有限,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们的信息素养,培养兴趣、发挥特长,年10月,我在卡若二中开创了电脑应用社团,社团下设Flash动画设计、Photoshop平面设计、VB程序设计、PPT设计等4个学习小组。我还利用周末时间,为学校机房的电脑重新安装教学软件,开始带领社团的孩子们学习电脑动画及图像处理技术。此外,还自费购买了多本信息技术类书籍捐赠给社团,给孩子们打开一扇奇趣的大门,孩子们一下子就被电脑世界深深吸引住了。他们在社团活动中拓宽了视野,增长了见识,丰富了自己的课余生活。年11月,在昌都市第三届中小学生电脑制作活动暨第七届中小学生电脑运动会上,我指导的电脑应用社团学生获得3个二等奖,本人也荣获优秀指导教师奖。
在受援学校,除了担任信息技术教学工作外,我还担任教科室副主任工作。我的任务不仅仅是教好学生,还要“带好”老师。要把福建先进的教育理念根植在西藏,在当地带出一批出色的老师是关键,将福建经验和西藏特色相结合,开设了《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路径》等多场专题讲座。同时利用自身优势,发挥传帮带作用,指导受援学校老师们参加昌都市说课与片断教学大赛,获6个一等奖。指导老师们完成11个市级课题的立项与结题工作,开启了卡若二中以研促教的新局面。指导受援校完成了教学成果《西藏寄宿制中学感恩教育实践与探索》,成功入围第五届中国教育创新成果公益博览会,填补了昌都市教育科研的空白。
为切实有效推进昌都市初中阶段统编语文、历史、道德与法治三科教材转型工作,我协助昌都市教育局完成制定了《昌都市年“千名教师同上一节课”活动方案》,并参加昌都市教育局专家组赴左贡、芒康、察雅三县送教下乡,进行教学视导工作。在此期间,做了题为《“互联网+”背景下教学设计重构与创新》等多场专题讲座,聆听讲座的当地教师达人次,把福建先进教育理念辐射到这些学校,助推了当地教师的教学设计技能和信息素养,带动了昌都市教育教学改革。
年伊始,突如其来的疫情让广大师生经历了史上最漫长的寒假。疫情时期,我发挥了在厦门的“名师工作室”等资源,与西藏昌都市卡若二中骨干教师多次联合开展了线上教研活动。积极助力“闽藏教育协作”机制,带动、辐射了受援学校课题研究与线上教学能力的提升,进一步推动了闽藏两地教育的交流。
热爱学生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前提,因为它需要老师带着一种情怀去投入。藏区孩子纯真、淳朴,可是很多孩子因为条件限制而辍学。年9月,我下乡调研时走进了低保户四郎曲宗家,认识了四郎曲宗的两个孩子。当时哥哥扎西江村上初三,妹妹向巴曲珍上初一。家里一贫如洗,屋里光线不好,兄妹俩就在屋外的窗台看书学习。我决定资助四郎曲宗一家。以后周末只要有空,我就会去看望孩子,为他们购买学习和生活用品,对他们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我的资助与鼓励也激发了兄妹俩努力学习的热情和信心。年兄妹双双入选参加北京“乡村·中国梦”心爱公益素拓活动,成为左贡县乡村青少年英才代表。后来,哥哥考入了昌都市第三高级中学体育特长班;妹妹学习成绩名列前茅,以左贡县中学中考第一名的成绩考上了重点高中。
这次支教,我住的援藏公寓就在扎西江村所在的第三高级中学校内,一有时间就去看望鼓励他。扎西江村在教师节送给我的贺卡中写道:“感谢老师,这么多年为我们家付出了很多,最荣幸的是遇见老师您,感谢一路有您的帮助,我一定好好努力学习,力争成为社会有用之才,以报答这份深情厚谊,将爱心传递下去。”去年10月,扎西江村的母亲来昌都看望孩子,特意为我送来一面锦旗,上面写着“闽昌情深,大爱无疆”,更让我心中无比温暖。每次看到这些纯真可爱的孩子,我就想尽己所能,从物质上、精神上多帮一把。我希望能给孩子们一双看外面世界的眼睛,帮助他们走得更远,将来他们再回到家乡带动当地发展。
在援藏支教的日子里,很多人说,你们来支教,给当地的师生带来了很多积极的影响。但在我看来,很多时候,我们援藏教师收获的可能会更多,我们与当地的老师们建立了深厚友谊,与学生们建立了真挚而美好的师生情谊,当地的老师们吃苦耐劳的精神与教学经验,也让我们成长了很多。
年2月25号,我作为一名援藏教师,非常荣幸地走进了人民大会堂,参加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接受表彰。聆听了习总书记的讲话,总书记强调:“我们紧紧扭住教育这个脱贫致富的根本之策,再穷不能穷教育、再穷不能穷孩子,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努力让每个孩子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让我深受鼓舞。
通过两次援藏,我亲眼见证了*和*府对西藏发展的关怀;见证了西藏各项事业的飞速发展;见证了身边藏族家庭生活的巨大改善;见证了藏族孩子在*和*府的关心下的健康成长……。
教育援藏,任重道远。但我相信,给藏族孩子一点烛光,他们一定能照亮夜空。我愿作一朵绽放在高原上的援藏“格桑花”,书写我无悔的援藏时光!
(刘斯:西藏自治区昌都市卡若区第二初级中学教科室副主任(挂职)、厦门信息学校正高级讲师。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