察雅县论坛

首页 » 问答 » 常识 » 山与城丨连锅闹儿桡夫子扎雾hell
TUhjnbcbe - 2021/6/19 13:27:00
北京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http://wa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连锅闹儿、桡夫子、扎雾、扎水、扎沙、扯冷疙豆儿、羊肉格格儿……

日前,重庆图书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联合发布《图文双语境·文旅丛书》,该丛书首期5册正式和读者见面。丛书系列从地理、民俗、景点、历史、水文、生态、文学、艺术、建筑、非遗、饮食等不同的角度深入挖掘、塑造了重庆的文化和旅游特色。

《山与城》第84期,我们将与该系列丛书主编——重庆图书馆馆长任竞,以及《川江词典》作者陶灵一起,以趣味方式解读老言子,讲述这些老言子儿背后的故事。

连锅闹儿

即水手常用的“大杂烩”烹饪方式

火锅的前身

『解读』

“旧时,江上之人航行途中天黑尽了,找一片开阔的卵石滩,歇好船,开始弄吃喝。柴火去河滩捡,卵石缝里卡着上游冲来的树枝,多的是,早已被风干、晒干,叫水湿柴,易燃又经烧,随便走一转儿,就能捡回一大捆。”

陶灵介绍,大家再顺手搬几砣大卵石垒起,架上一只铁鼎罐(船工往往称为“吊子”),把各自带来的食物,不管生的、熟的,合汤合水倒进去。麻辣、鲜香、咸甜,什么味儿都有了,滚烫的一大锅,就成了一锅“连锅闹儿”。

“黑夜的火光闪烁中,往往还会一只大土碗装满高度老白干,在围着鼎罐的桡夫子手里轮番转,喝一口,传给下一位。”陶灵介绍,这也有说法,叫喝转转儿酒。

重庆南山老君洞明代摩崖石刻中川江桡夫子吃“连锅闹儿”的情景图。陶灵摄

桡夫子

江中木船上的船工

统称为“桡夫子”

在一些支流小河里

也叫船拐子、船板凳儿、扯船子

『解读』

根据不同的工种,“桡夫子”也有自己的称呼,如前驾长(撑头)、后驾长、二篙(闲缺、二补蒿)、撑竿、提拖(爬梁架)、三桡(抬挽、结尾)、杂工(烧火)、号子、头纤(水划子)、桡工(纤工)、杠子(岩板)等。

船工之间可按工种互称,或叫连手、老庚,或喊姓名、诨名。

长江的江水奔流,溯江而上的船只依靠纤夫拉船上行,只见他们分成两股纤绳,多人拉拽,船夫撑篙,通力合作,照片摄于年7月。图:夔州博物馆

扎雾

江面起浓雾

看不清航道

上下水轮船都要停航

等候雾散

江上之人将这种情况称为“扎雾”

『解读』

“扎即是驻扎的意思,‘扎雾’也是江上常事。”陶灵介绍,《重庆港史》中记载,清代时木船就有扎雾的规矩,官府船只从重庆港出发,须等天明后山露水气消散,方可行船。

年,日本教师中野孤山受聘到成都补习堂任教,坐船上行时遇到扎雾,他说“浓雾覆盖,咫尺莫辨,云阳上游更常见”,后来,如果江上起雾,信号台还会用信号杆和炮声分别向行船通告能见距离。

扎水

即船只遇到涨大水时

找港湾停泊的避险方式

『解读』

重庆江上行船,不论木船、轮船,过去民间都有“四不”行规:水大不走,水小不走,天气不好不走,夜晚不走。

“江上各渡口都划有洪水线,水拢线了也要扎水,不过大家习惯叫‘封渡’。”陶灵介绍,自古很多渡口在岩石上专门立碑,刻上封渡文字,起警示作用。江津笋河高云渡口曾挖出一块清乾隆时的石碑,上刻规章,其中一条为“不得大水强渡”。

旧时乌江洪水期扎水时间较久,有时长达一两个月。船老板没有收入,扯船子(船工)也没有身钱(工钱)。这时货老板还要发“扎水费”,“扯船子的生活有了着落,扎水才能不扎心。”

长江行船。张朝阳摄

扎沙

这里的沙,即指的沙石

每年秋汛后退水时

江流急剧增大

大量淤沙被冲刷

沙堆此起彼伏

导致河床变化无常

从而造成航行困难

有时候不得不“扎沙”停航

『解读』

“重庆奉节有个老地名叫臭盐碛,就曾是川江上著名险地,船只经常需要在那里‘扎沙’停航。”

陶灵介绍,遇到淤沙积累,江水一般要一个月左右才能冲走淤沙,航运人称这个过程叫“洗沙”,也叫“走沙水”。为了治理这一问题,奉节航道利用南北航道“走沙水”期间的不同水位,及时移设航标,让轮船根据水的深浅交替通行,巧妙地破解了这个难题。

臭盐碛江段,图中盐泉井自古以来所产之盐,通过长江运输到各地。摄于年8月。图:夔州博物馆

扯冷疙豆儿

没有下酒菜

喝酒不要菜,叫喝冷杯酒

或碰冷杯、靠冷杯

船工自嘲的叫法是“扯冷疙豆儿”

『解读』

“外公在世时,我听他讲过桡夫子的下酒菜,那真是特别。”陶灵说,没菜的时候,他们甚至从江边捡一碗拇指大小的卵石子,合着盐巴、干辣子,用菜油炒了下酒,只为吮那个盐辣味儿。喝完酒,吮完卵石子,留在那里,下次又炒。

“我可以想象外公说的那个场景,一个桡胡子的酒瘾来了,跍在船舱,端起杯,也可能是碗,或者就是装酒的罐子,扯几口冷疙豆儿,然后把酒罐放回原处,又做活路去了……”

羊肉格格儿

粉蒸羊肉

是峡江地区最常见的小吃之一

把羊腿肉宰成小坨

放进剁椒、姜米、豆瓣酱、香油等调料

再拌上米面(米粉)放到木甑里大火蒸熟

羊肉下面往往还垫有

红苕,或芋头、洋芋作底子

万州格格儿。陶灵摄

由于街头餐馆里的粉蒸羊肉往往用竹笼格装,一个重一个地叠起,叠上七八个,直接在铁锅上蒸,大家形象地把一层一层叠起的竹笼格称为“格格儿”,“羊肉格格儿”这个名字也就叫开了。

『解读』

“川江三峡地区山高草茂,乡民们习惯饲养山羊,一大早把羊子赶到荒草坡上打敞放,晚上再牵回来,羊子自己吃着草就长大了,因此羊肉从来都比猪肉便宜,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大约卖一角钱一斤,猪肉每斤三角左右。养猪关在圈里花本钱,每天要人煮食喂食,还得搭上苞谷红苕。”

陶灵介绍,当年餐馆用竹笼格蒸羊肉并不是别出心裁,完全因为土碗要花钱买,山坡上竹子有的是,砍来竹子,不论餐馆老板自编或请人做笼格都比买碗划算,竹笼格还有好处是不会打碎,食客是陆续到来,拿取十分方便。

“现在万州格格儿在重庆非常出名,品种也越来越多,不仅有羊肉,还有肥肠、排骨格格儿等,安逸得很,可以说是最经典的美食之一。”

防控小贴士

减少人员流动。避免非必要的跨境旅行,老年人、有基础疾病者假期避免外出。乘坐交通工具时要遵守秩序,全程佩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做好手卫生。

安全小贴士养成良好的防火习惯。休闲放松时不随地乱扔烟头,不随便乱放打火机等易燃易爆物品。大家都在看

1
查看完整版本: 山与城丨连锅闹儿桡夫子扎雾he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