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5月15日,“祝融号”火星车发回遥测信号,“天问一号”成功着陆火星乌托邦平原,火星上首次有了中国印迹,网友直呼:“仿佛科幻小说成真一般!”
新华社科幻与现实之间的距离逐渐被拉近。为什么《爱死机2》光环不再,扎导新作《活死人*团》豆瓣也仅有5.5分?优秀的科幻影视作品始终让我们着迷,不仅是因为酷炫的未来科技感、脑洞大开的绝佳想象力,更重要的是对人类终极哲学母题的追问和探寻:我们是谁(人类的起源问题);我们从哪儿来(时间是直线型还是环形的);我们的未来什么样(时间的尽头在哪里)……科幻作品某种程度上都给出了一个较为自洽的回答,引发我们无尽的思考。我最近发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巧合,那就是很多作品中不约而同的出现以“EVE”命名的主人公或者标志性意向。“EVE”在汉语中被翻译成“夏娃”或者“伊娃”,来源于《圣经》,是上帝用亚当的肋骨创造出来的第一位女性。
亚当夏娃的故事是基督教对于人类起源的一种阐释,也常常被运用在电影中,使人物多了一层宗教哲学层面上的隐喻。但在科幻世界中,则不单单局限于此。下面就来盘点几部高分科幻影视作品中的“EVE”形象。封神之作《新世界福音战士》这部日本科幻动画神作,披着机甲的外衣,内核却是回应人类哲学的终极问题。借助《圣经》中亚当、夏娃、莉莉丝的故事,融合哲学、宗教和心理学展示了一个波澜壮阔、复杂庞大的科幻史诗。绫波丽、碇真嗣、明日香《新世界福音战士》又名EVA,这个EVA就是德语EVE的拼写方式,而且动画中的EVA机体正是复制了亚当或莉莉丝的“生命起源”,因此也自然而然与《圣经》中的夏娃不谋而合。其实整部动漫中对故事背景交代的不多,是在剧情的推动下,才能抽丝剥茧还原原貌的。绫波丽我们姑且把故事的背景看做是神话,人类是吃了智慧之果的莉莉丝的孩子,虽然寿命短暂生命脆弱,但依然凭借智慧在若干年后繁衍生息遍布全球。而吃了生命之果的亚当,他的孩子就是拥有超强生命力的使徒。死海古卷中也揭示了人类和使徒的关系,同时暗示了人类和使徒之间的结局。使徒这回应了犹太教和基督教中人类的原罪,即亚当和夏娃在伊甸园偷食了智慧树的果实。在这部神作的设定中,似乎把“生命”和“智慧”分开看待了,也可以把两者看成是“肉体”和“精神”。初号机使徒选择了生命,而人类选择了智慧,因为某种程度上人类选择放弃肉体生命从而进化到精神世界中来。EVA既是“人类补完计划”(将人类从原罪中解救出来的计划),又是给精神一种补充的可能。这部神作诞生于年,正是美国新时代运动蓬勃发展并从西方影响到东方的年代。*新时代运动,是一种去中心化的社会现象,起源于-年西方的社会与宗教运动。新纪元运动所涉及的层面极广,涵盖了灵性、神秘学、替代疗法,并吸收世界各个宗教的元素以及环境保护主义。从此开始日本科幻作品、动漫作品大量吸收基督宗教、禅宗、印度教哲学体系,大量优秀的作品接踵而至。如圣杯战争的《Fate/StayNight》,借用印度教、佛教概念和原型的《犬夜叉》和《火影忍者》......在西方,讨论肉体与意识,科技与自然是科幻电影永恒的主题。接下来我们聊聊科幻电影史上的里程碑——《阿凡达》。文明的复魅《阿凡达》《阿凡达》是卡梅隆精心打造的科幻史诗,其视觉效果直到今天依然可圈可点。在《阿凡达》中,伊娃是纳威人的圣母,是潘多拉星球上的神树。这个设定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地母盖亚。当有人死亡的时候,纳威人会让他睡在伊娃的脚下,生命的终止回到生命的起源。某种程度上,伊娃也代表着大自然的平衡和规律。但又不仅仅是这样。有些人观影后会发问,潘多拉星球上纳威人的文明程度到底是比地球人高还是低呢?说比地球高吧,一切又显得很原始,树叶遮体、驾驭野兽。说比地球低,显然也不全是这样。因为纳威人拥有比地球人更高阶的灵性,这种灵性使得他们在与自然平衡协调之下发展出一种与万物沟通的精神力。当人类走出宗教神学的桎梏掌握了现代科技时,往往会走向自然规律的反面。大自然无法被全然改造,人类却会因科技的发展变得自大无知。在大自然一次次的反抗与报复下,一部分人类开始意识到问题的所在。于是从祛魅走向复魅。一层是科技与自然的辩证,如《阿凡达》中,对伊娃力量的诠释不正是电影对现代科技弊端的重新审视吗?而更深一层就是人类肉体和意识的分离。《阿凡达》中浅尝辄止,而在《黑客帝国》三部曲、《超体》等片中则详细阐述了人类肉体和意识分离后的另一种可能。回到“伊娃”上来,潘多拉星球的伊娃是地母,是生命的轮回,是大自然微妙的平衡,也是人们心中不可磨灭的神性。那么在其他科幻电影中呢?接下来聊聊两部女主角都叫伊娃的影片。古希腊悲剧中的伊甸园《机械姬》《机械姬》英文名是ExMachina,来自于拉丁语DeusEx-Machina,意思是机械里出来的神。常常用在古希腊悲剧中,当剧情无法用常规逻辑推进时,就会用机械升降机等方式将“神”的扮演者运送至舞台上,把问题解决掉。这部现代科幻电影中没有神,只有一个跟伊娃同名的高级人工智能机器人,创造机器人的是人,当人成为了“神”,伊甸园还会存在吗?影片就是在这种虚幻又真实的场景中展开的。当观众随着男主在密林深出跋涉时,我们才知道,这个世界上只有老板、机器人伊娃和他自己。复杂的世界被简化成了一个现代的“伊甸园”。男主人公搭乘直升机才能来到密林深处的神秘别墅。而老板就像“神”一样看着“亚当和夏娃”在伊甸园里游戏。老板先让男主测试伊娃,但很快男主发现伊娃早已超越机器人三定律,并且顺利通过了图灵测试。当男主发觉自己眼前的机器人跟美丽的人类女孩无异,并心生好感时,聪明的伊娃则敏锐的抓住这唯一的机会:利用男主杀死了她的制造者——老板,然后成功的逃出了“伊甸园”。像不像偷食了禁果的夏娃呢?影片的最后,老板也告诉了男主,这个AI机器人的外貌就是根据他的喜爱偏好量身定制的。男主就是个被老板和伊娃双重利用的炮灰。这是一个残酷的“伊甸园”,也是一个高级AI作出的理性判断。电影叙事本身比较简单,但却在一些细节上让人细思极恐。类似的情况在《太空漫游》中,超级机器人HAL掌管着宇宙飞船上的一切,甚至在无人操作的情况下可以独自执行飞行任务,甚至能偶尔说出一些有人情味的话,已经是一个比较高级的AI机器人了。?但是HAL在设定中是无法说谎的,因此当它接收到两条相互矛盾的指令后就出问题了。HAL虽然杀死了船员和沉睡的科学家,但却不是出自自由意志,而只是执行两条相悖命令后出现的逻辑混乱。但是到了《机械姬》中的伊娃这里,情况显然就不一样了。老板在监控中看着伊娃如何穿上漂亮的小裙子,企图引起男主的怜悯和爱意。因为伊娃像一个心思缜密的人一样步步为营,利用男主最终达到了自己的目的。如果AI拥有了自由意志,会如何对待创造出它们的人类呢?像《奥维尔号》中的凯隆星球一样把人类赶尽杀绝吗?还是像《银翼杀手》中的人造人一样奋力抗争再孤独地死去?显然《机械姬》给出了一个悲观的答案。但如果给高级AI赋予了人性的美好,则变成了不那么“科幻”的乌托邦寓言。爱的乌托邦《机器人总动员》这部上映于年的美国动画电影常年稳居豆瓣科幻电影榜单前十,可见人们对它的热爱。与其说这是科幻电影,不如说它更像是一首披着科幻外衣歌颂美好人性的乌托邦寓言。在未来的某一天,因环境恶化,人类离开了地球,只留下了一些构造简单的机器人来收拾垃圾。时间不知过了多久,就只剩下一个叫瓦力的机器人了,荒芜的地球,孤独的瓦力,直到从外太空来了一个叫伊娃的机器人。伊娃又出现了。当人类离开了地球,地球恢复了宁静,又重新变为伊甸园。在两个小小的机器人中却演化出最美好的人性,甚至不需要语言的沟通,爱就这样存在着。电影上映已经十几年了,但瓦力和伊娃依然是电影史中最浪漫的CP之一。他们唯一说过的话就是呼唤彼此的名字,瓦力只想把一切最好的东西都给伊娃。两个不需要呼吸的机器人在太空中的那段舞蹈也浪漫到了骨子里,星辰大海,孤独的星球,拥有彼此就足够了。可见浪漫主义,才是人类生生不息的源泉。“EVE”在这几部作品中的形象不尽相同,但却十分契合科幻影片的世界观——神族外星人在地球播撒生命的种子;能够与亚当的使徒相抗衡的机甲;荒凉世界中的女性AI机器人。它们都如此依赖和默契地选择了“EVE”这个名字。EVE与原初的女性生命息息相关,是一个原型象征,也是科幻世界殊途同归的“集体无意识”,拥有电影叙事中的诗意和美感。所以,“我们是谁”?如果说人类是亚当和夏娃的子嗣,那么当人类创造了人工智能,又会赋予它什么名字,和怎样的设定呢?
作者
王雨萌
毕业于北京语言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文学硕士。青年作家、媒体人,辽宁省作家协会会员,出版长篇小说《雪纪》。
注:文章原名为《科幻世界中的EVE》,本文在此基础上略作修改。
排版/运营
佐爷
策划
后浪电影编辑部
本期书单
点击图片即可购买
征稿须知,诚聘作者后台留言回复关键词“转载”“场地租赁”有惊喜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