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8日下午,为庆祝第三个“中国医师节”,践行“弘扬抗疫精神,护佑人民健康”的节日主题,我院举办年医院优秀医师表彰大会。*委书记丘国新、院长戎利民率*委副书记、纪委书记赵婉文,副院长崇雨田、吴斌、卫洪波、陈燕铭,院长助理杨敏敏等**领导班子成员及工会主席陈磷、中层干部、优秀医师获奖者等出席。副院长崇雨田主持大会。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以医师为代表的广大医务工作者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英勇无畏、义无反顾冲在疫情防控第一线,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筑起护佑人民健康的钢铁长城,孕育了伟大的抗疫精神,全国上下深受感动和鼓舞。因此,今年的中国医师节比往年更具有重要意义。
*委书记丘国新宣读表彰通知
*委书记丘国新宣读了《关于表彰年度医院优秀医师及抗疫医师优秀集体的通知》,卞华伟等16位医师代表获优秀医师称号,抗击新冠肺炎隔离病区和发热门诊医师团队、援鄂援外多批医疗队团队、省市区抗疫会诊及驻点专家团队、线上新冠肺炎咨询医师团队获抗疫医师优秀集体称号。
院长戎利民致辞
医院向全院坚守在各个工作岗位上的医师致以节日的问候和诚挚的祝福。他表示,年是非常不平凡的一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严峻考验,三院人多线作战,不畏艰险,冲锋在前,肩负起救治病人的使命,展现出医者的大爱情怀和对患者的悲悯之心,为疫情防控工作作出了重要贡献。
今天受表彰的16位先进个人、4个先进集体都是在抗击疫情当中涌现出来的典型代表,他们用实际行动和出色表现诠释了“医德至上、博积精勤”的三院精神,是全体三院人精神的最佳体现。他希望优秀医师继续发扬“抗疫精神”,同时号召全院医务工作者以他们为榜样,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奋进,将“抗疫精神”医院快速发展的磅礴力量,助力三院朝着“国内一流、国际知名、专科特色明医院”建设目标稳步迈进。
副院长崇雨田主持大会
会上,卞华伟、方友强、毕筱刚、刘剑戎、江滢、孙国亮、李苏华、李灿明、李洪涛、何海勇、张永标、陈惠国、纳宁、林炳亮、郑海清、陶炯16位获奖优秀医师分别上台领奖并发言。获奖优秀医师一致表示,将再接再厉,为人民群众提供更高水平、更加满意的卫生和健康服务。
★卞华伟★
临床营养科主任、拓展办公室主任
(因赴察雅执行医疗援助任务,卞华伟未能到场出席表彰会)
他是一名临床营养专家,从制度建设到参加查房、会诊、开展临床营养治疗,从开设营养咨询门诊到在省内最早成立营养医护小组,从制定患者营养膳食手册、派发疾病营养饮食传单到参与大众媒体的科普推广,医院临床营养科在他的带领下从无到有,实现快速发展。
他是一名社会公益践行者。他自筹经费,在云南玉龙县4间小学实行免费一日三餐营养帮扶行动,今年已坚持十年。疫情汹涌之际,他随队空降封城的武汉,在一线研究、落实患者营养方案,助力患者早日康复;临床工作之余,让比普通部队连人数还多的人医疗队吃得饱、休息好,无后顾之忧地开展工作,成为他全力以赴的另一件大事。
在疫情之初极其有限的客观条件下,准备一日多餐的同时,他甚至让队员们吃上了心心念念的热干面、小龙虾。队员们说:每天最开心的是不论几点下班都有新惊喜。中山三院最关心出征队员福利,没有之一。
★方友强★
中国援多米尼克医疗队队长、泌尿外科主任医师
不惧环境艰苦与登革热重创,他排除万难,救急症、治疑难,开展多项“多米尼克首例”。新冠疫情形势下,面对特殊发热患者,他恪守原则、冷静判断、专业处理,最终化险为夷。执行援外医疗任务期间,他始终不忘医者和*员使命担当,尽己所能为疑难患者提供最佳的救治,努力展现中国医生技术精湛、甘于奉献的职业形象。他化身“白衣外交官”,为受援国带去优质的医疗服务,传播先进的医疗技术和诊疗理念,向世界递出“中国名片”,为中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新贡献。★毕筱刚★
医院综合ICU主任
庚子年元宵夜,作为重症医学专家,他主动请缨驰援湖北,成为人医疗队的副队长。在家中,他是如父的长兄,大家庭的一片天;在医疗组,他是要把后辈们保护好的师长,是医疗组的定心丸。年,他曾参与中山三院第一个非典隔离病区的建立;年,疫情再次汹涌袭来,他再上战场,负责整合不同科室医生力量、确保临床医疗安全、救治方案有效。他要求大家:“一定要把每一个医疗细节做好,否则,以后回了广州会后悔,我们不做后悔的事!”看着他一直忙碌到深夜的身影,队友们十分疼惜:“我们这些兵,没有将累啊!”在这样的前辈带领和影响下,团队80后、90后的同事在一线英勇战疫,出色完成了抗疫任务,救治成效在诸多国家队中名列前茅。★刘剑戎★
外科ICU主治医师
重症医学专业一线工作8年,他把自己大部分的精力和时间都奉献给重症患者。新年伊始,病*肆虐,作为一名共产*员,他多次请战,医院第三批援鄂医疗队奔赴武汉。层层的防护下,他克服视野模糊、触摸手感受限等的重重困难,成功为87岁的高龄患者留置深内静脉导管。在一线,他总是主动啃下这些“硬骨头”,成为特殊操作组的核心成员,为团队解决高风险的医疗问题,哪怕正在休息,只要患者需要,他都毫不犹豫。为了及时全面掌握患者病情,他配合上级医生带头组建了本病区的超声检查和有创操作小组,把危险留给自己;为确保重症患者的抢救工作,他承担起病区ICU护理单元的筹备工作,大到呼吸机的安装,小到抢救药品、剪刀、胶布等事无巨细,为危重症患者的综合救治提供更有力的保障。★江滢★
神经内科主任医师
他从事神经感染及神经免疫性疾病的临床及研究工作,是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亚专科领域的专家。元宵夜,医院第三批援鄂医疗队。他渴望上前线践行医者使命,也希望两个孩子能为他感到骄傲。
驻同济光谷院区医疗队接管病区收治的患者多数高龄,85.6%以上是重症和危重症,同时合并多种疾病。作为队内唯一的一名神经内科医生,他承担起全病区合并脑血管病新冠肺炎患者的全程救治与管理工作,通过参与队内MDT讨论,制定出患者个体化的诊疗方案。他的存在使得合并脑血管新冠肺炎重症患者获得最合理的救治。
★孙国亮★
手术麻醉中心主治医师
元宵夜,刚结束肝移植手术麻醉工作的他,看到增援武汉的报名通知,没等家人回复,他抢着报名:“医院的发热门诊没有选上我,这回该轮到我了!”在武汉隔离病房工作个小时,他的进舱时间超过个小时。作为医疗队特殊操作组“六勇士”之一,他每班都为危重症病人做床旁超声检查,让重症超声成为医生准确诊断的第三只眼睛,必要时为患者施行深静脉穿刺操作。
一米八的他,着实没有很适合的防护服,为减少职业暴露的风险,他在舱内大部分时间都蜷缩地站着。4个多小时的忙碌,即使在2月的武汉,内层的衣服也会湿透。汗水花了护目镜,送患者检查途中磨破了鞋套,甚至撑破了防护服……不论前线工作有多辛苦,看着自己负责管理的3名重症病人都好转治愈出院,是他最欣慰的事。
★李苏华★
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
春节期间,他就主动报名参加了岭南院区第一批发热门诊工作。元宵夜,得知武汉需要增援,他再次挺身而出。在武汉前线的隔离病房,老年重症患者多,多数合并有心血管疾病,作为队里唯一的一位心血管内科医生,他的准确评估和积极干预,让患者“心安”。他就是是队友眼中的“救心丸”、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李苏华。
在病房中,他工作认真负责,受到患者及家属的信赖和赞扬,并多次代表医疗队在诸多国家队中汇报团队救治方案。结束援鄂任务后,由于突出的临床、科研能力,他作为执笔人之一,参与了医疗队诊疗推荐方案的书写工作,并发表在中山大学学报,供全社会借鉴。
★李灿明★
肾内科主治医师从医近10年,他不仅出色地完成日常疾病诊治工作,还兢兢业业地协助科主任完成科室各类行*事务和科研工作。作为第三批援鄂医疗队中唯一的肾内科医生,他负责监测病区所有患者肾功能情况,第一时间处理患者肾功能异常。他通过过硬的技术,成功抢救90岁高龄,有基础糖尿病、冠心病和肺结核病史的急性肾衰竭患者,还通过药物联合透析的综合治疗方案,让新冠肺炎合并尿*症患者转危为安。有他在,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就多了一位“守护神”。★李洪涛★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
他是拥有26年*龄的“抗非”老兵,除夕夜他奔赴武汉,挺进抗疫“最”前线的最“重”医院。穿上防护服,他常常八小时不喝水、不吃饭、不上厕所,新收病人、开医嘱、值夜班,精气神完全不输年轻人。
在武汉一线,他作为广东省首批医疗队专家组成员主导危急重症患者抢救,参与医疗队重要决策制定,还担任中山三院首批援鄂医疗队临时*支部组织委员,为医院*委和广东省临时*组织“牵线搭桥”,在抗疫一线发展8名预备*员。
★何海勇★
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
新冠疫情汹涌而来,作为一名19年*龄的共产*员,元宵夜他主动报名支援武汉,并时刻冲锋在前,成为战友的入*介绍人。
在隔离病区,他是大家眼中时刻把救治病人放在第一位的何医生,“医病医身医心”是他时刻谨记并践行的中山医精神。
在病床前、护送患者检查的途中,在友科会诊时,他精心治疗备受新冠病*折磨的患者,帮助他们调整身心状态;繁忙的临床工作之余,他积极争取社会防疫物资,并担任驻地酒店楼长,为队友们做好服务,为医疗队的团结稳定贡献力量。
★张永标★
急诊医学科主任、主任医师在急诊科,时间就是生命,救援刻不容缓。而他在这一压力大、风险高的岗位上坚守了28个春秋。新冠战疫中,报名上前线的他最终选择驻守后方,统筹天河、萝岗两院区急诊科疫情防控、疑似病例筛查和急危重症诊疗等各项工作,医院疫情防控“前哨”。急病人之所急,痛病人之所痛,他将救治急危重症患者作为自己毕生的职责,带领团队尽心尽力为患者开辟快速通道,刷新急救速度。他注重学科建设,致力推动急诊医学事业发展,为区域百姓谋福利。★陈惠国★
医院心胸外科主治医师他对专业技术精益求精,参与团队各项高难度微创手术,紧握手术刀救治患者是他觉得最有价值的事。新冠肺炎疫情来袭,他第一时间支援医院发热门诊又毅然奔赴武汉前线。抗疫50天,虽然暂时不再需要握着手术刀,但他将一名外科医生的细心与细致带到了前线。他知道,帮助患者增强信心,战胜疾病也可以通过很多微小的事情来完成。★纳宁★
肾移植科副主任、人才引育办公室主任、教授、主任医师从事医疗工作21年,他在肾移植专业的岗位上为许多终末期肾病患者家庭送去希望,获得无数患者的赞誉和同事的好评。“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一直都是他的座右铭。年6月,作为首医院的“拓荒者”,他曾带领其余2名医疗队员到海拔四千多米的西藏日喀则市岗巴县援助三个月。当地客观条件十分有限,大家笑称“相当于第一次搞核试验”,必须靠想象力和创造力工作,他们是医生、麻醉师、护士,同时也是保洁员、消*员、护工,完成当地的无数个首例。当新冠疫情汹涌而来,他又坐不住了,再次主动请缨出征武汉,为队友积极筹措物资,并在后勤保障工作趋于平稳后,主动请战下沉到临床一线,为战疫贡献一份力量。★林炳亮★
赴塞尔维亚抗疫医疗组专家、感染科副主任、主任医师万里驰援,同心抗疫,他秉承无国界医者初心,一次又一次延迟归期,传授中国经验,传播信心与希望,为全球打赢抗“疫”战争贡献中国力量。新冠疫情发生以来,他坚守“大后方”与医院隔离病房,确保医护人员零感染、患者零误诊漏诊、零死亡病例。援塞82天,他脚步不停,踏遍发生疫情的22座城市、84家医疗机构,开展25场培训、次技术指导,医院、密接者集中隔离点的设计与改建。他一次次深入重症隔离病房,从病房规划、治疗方案到院感控制,不放过每个漏洞和细节。“全方位”的建议,为塞尔维亚搭建起强有力的疫情防控、救治体系。★郑海清★
医院康复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
3月的一天,武汉华中医院光谷院区传来好消息,卧床近两个月的47岁新冠肺炎重症患者杨先生,不仅脱离心电监护,下床走路,还到卫生间洗了两个月来的第一次澡。最早为杨先生实行康复治疗的就是我院岭南院区康复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郑海清。
“治疗新冠肺炎患者,康复科专家能做什么?”作为名医疗队中唯一的一名康复科医生,他用实际行动告诉大家:康复专家在隔离病区大有可为:他助力团队形成了一套堪称“战疫秘密武器”的康复治疗方案,患者康复周期有效缩短,并发症发生几率大大降低。
★陶炯★
精神心理科副主任医师
3月1日,医院肿瘤中心,新冠肺炎合并肠梗阻,同时伴有偏瘫、失语等脑梗塞后遗症的70岁老伯始终不肯配合治疗,情况危急。他和队友的到来,帮助患者顺利接受了治疗。
戊子年参与汶川救灾,庚子年再赴武汉抗疫,他深入疫区一线,医院肿瘤中心重症病房“心理干预”工作。在没有硝烟却惊心动魄的战场上,他有勇气有能力处理疫情下各种心理问题,用科学的手段治愈患者的心身苦痛,也为并肩作战的“逆行者”们抚慰心灵,为战“疫”的最终胜利注入了强大信心。
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向每一位勇往直前的医务工作者致敬!供稿:*委宣传科
编辑:叶张翔
初审:甄晓洲
审核:周晋安
审定发布:丘国新戎利民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