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萨市
城关区:年设区。地处拉萨河北岸、拉萨平原中部,有日光城之称
堆龙德庆区:年9月设堆德庆县,年设区;堆龙藏语意为上谷或者上部地方,因属堆龙河上游,地势比拉萨河相对为高,故名;德庆藏语意为极乐或都有大乐,相传从前此地有一座寺庙名德庆寺,后来德庆宗迁此,因名;堆龙德庆藏语意为上谷(上部)极乐地,又称朵陇、策堆德、策德清、蔡德;据《中国地名辞源》:因当地佛教盛行,故名
达孜区:年德庆宗、达孜宗合并设县,年2月设区,藏语意为虎峰、虎顶、老虎玩耍;民间传说村庄背后的山象爬在地上的老虎,宗*府建在老虎前腿左爪上,故名;另说为纪念古时战死的英雄,取百兽之虎之英勇含义;另据《西域同文志》:山峰如虎也,城踞峰上,为头目所居,故名;曾译写打则、打孜、打者、达格泽、澎波达孜、第巴达克匝、巴达克泽
林周县:年由林周宗、旁多宗改设,藏语意为“任运自然完成,任运天成”、顺成;相传7世纪初,名叫寺布金达布杰的豪杰想寻找一个天然形成的地方作为住宅,选中了宗雪村的一座秃山,与他想象的一致,故名;另据《西域同文志》:伦珠布宗为西番语,顺成之谓,取年谷顺成之意以名城,曾译吞珠、吞竹、冷珠、林祖、仑珠
尼木县:年由尼木宗和麻江宗改设,藏语意为麦穗、顶端;另据《中国地名由来词典》:意为喜欢藏文创始人吞米桑布扎的地方;曾译聂摩、聂母、聂马、尼穆、尼冒,又作聂莫曼卡
当雄县:年设县,藏语意为挑选草滩;因硕特蒙古首领固始汗帮助五世达赖消灭了嘎玛*权,五世达赖让蒙古和硕特部固始汗选择草滩中部为牧场得名;另据《中国地名辞源》:当雄意为泥泞滩,因当地多沼泽道路泥泞得名,曾译*雄、达木等
曲水县:年设县,藏语意为流水沟、水沟,据《西域同文志》:傍水建城,故名;另说因此处江水曲折得名
墨竹工卡县:年由墨竹工卡宗改设,藏语意为明亮的绿墨地,墨竹因墨竹普曲得名;墨竹色青龙神住的中间白地;另据《中国地名辞源》:县沿宗名,墨恰巴活佛在此休息后,用自己的名字所命名,宗名因之
日喀则市
桑珠孜区:年日喀则宗设日喀则县,年设县级市,日喀则藏语意为土地肥美的庄园;年设区,以十四世纪初帕竹王朝所设桑主孜宗得名,意为如愿以偿
南木林县:年设县,系用汉字译写的藏语地名,据《中国地名辞源》:南木林意为全胜洲,曾译那木岭、那木林、朗林、朗岭、响纳木林、尚纳木林、那棱、朗里
江孜县:年设县,藏语意为胜利顶峰、法王府顶、胜利堡垒之顶,相传五百年前当地有一望族,在位于今城区的宗山上修一藏式宫堡,命名为江卡尔孜,后演变为江孜;又说唐末吐蕃王朝崩溃,贝阔赞王子逃到今江孜地方建造宫室,称谢嘎江孜、意为白水晶王宫,其宫墙外饰以水晶岩,内储诸种珍宝,定名颇昌钦波江卡孜,意为江卡孜大王宫,简称江孜,以宫室名为名;另据《中国地名辞源》:县名沿江孜宗名,宗名源于境内宗山上年建的抗英炮台;曾译江喀孜、协噶江孜、谢嘎江孜、杰卡尔孜、谿卡尔杰孜、奚卡尔杰孜、年堆谿卡尔江孜、年堆奚卡尔江孜、喜卡尔杰孜、季阳则、佳勒则
定日县:年6月设县,藏语定是象声词,指声音,日为山意,另说定日意为飞来峰;相传高僧唐巴桑结在此地修行,曾将一石子抛向空中,久而定的一声落地,随即在落地处兴建了定日寺(意为定山寺),地因寺为名,曾译第里浪吉
萨迦县:年设县,县沿谿名,据《中国地名辞源》:谿名来自萨迦寺名,十一世纪昆·贡觉杰布在冲堆地方的仲曲河北岸山坡上建寺,因寺庙建在灰白土旁故名,藏语意为灰白土之意
拉孜县:年设县,藏语意为神山顶、光明最先照耀之金顶,据《中国地名辞源》:县沿拉孜宗名,宗名是一个神化了的、带宗教色彩的地名,曾译纳孜、拉兹、拉则、章拉则
昂仁县:年昂仁宗与桑桑、梅康沙二谿合并设县,藏语意为长沟,因地处一长长的谷地中央得名;据《西域同文志》:将阿木凌宗为西番语:将是山阴也;阿木凌旧地名。城居山北,因地以名其城也;另据《*琉璃史》:当地常听到鹅鸣,即鹅长鸣之意;曾译昂忍、昂木仁、昂仁孜、敖不忍、傲不仁、阿布林、阿木林、章阿布林、将阿木凌
谢通门县:年设县,藏语意为一见则喜、见后满意、见到此地喜笑颜开,据《中国地名辞源》:相传莲花生大师见到这块地方以后,满意地笑了,故名;另说谢为古代封地,通意为看见,门意为羡慕恭喜,谢通门意为见到令人羡慕恭喜的解地另;曾译胁营、下唐门、雪通门
白朗县:年设县,系用汉字译写的藏语地名,相传13世纪著名喇嘛译师巴扎·尼玛扎巴和纳朗·多吉敦炯在此诵经,各取其名一字得名巴朗,后演变为白朗;另据《西域同文志》卷:巴纳木宗系西番语,巴为乳牛也;纳木为有也,牛多孳乳于此,故名;曾译平南、配拿木、巴囊、巴朗、白拉、拜那母、拜纳木、白浪木、巴朗木、巴纳木、白兰
仁布县:元至正十六年()设仁布宗,年8月设县,藏语意为聚宝地、多宝,县沿宗名,因在聚宝地的山顶上建宗得名;《西域同文志》卷18:林绷宗(仁布宗)为西番语,林为宝也;绷为积累之谓,犹云多宝城也;曾译领思奔寨、仁本、仁绷、仁朋、仁蚌、仁穆、仑彭、仑朋、能本、林绷、林奔
康马县:年由江孜县南部析置,藏语意为红房子、红墙房屋,据《中国地名辞源》:据传这里原有一座红墙楼房,故名另说唐吐蕃赞普时的大臣卓仁东赞建造了康玛寺,此后以寺为中心形成民居群落,地因寺为名,曾译康马尔、拉康马卢
定结县:年1月设县,藏语意为从水底长出,相传很早以前境内定结湖中一座小山包下长出一块石头,故名,另据《西域同文志》:定结宗西番语:水中有山,山上建城,故名;曾译丁结、丁洁、丁吉、丁吉牙、丁鸡
仲巴县:年以前称珠珠宗,之后称仲巴洛强谿,年设县,藏语意为野牛之地,因境内野牦牛较多得名;另据《中国地名辞源》:因当地特产牦牛得名;曾译棒巴、唐巴,又写仲巴洛强
亚东县:年由亚东谿和帕里宗合设,因山形而命名,系用汉字译写的藏语地名,意为鼻梁山;另说县名源于村名,源于形似鼻梁山旁一村名
吉隆县:年7月由宗嘎上下宗、吉隆东西宗合并改设,藏语意为舒适村、快乐村、舒适宜人的地方,县沿宗名,宗名源于当地壮丽的景色和丰富的物产;另据《西域同文志》:济特宗系西番语,济特为极乐之谓,犹云极乐城也;曾译济咙、鸡中、济隆、济特宗
聂拉木县:年5月由聂拉木宗改设,藏语意为颈道或颈项之路,因当地山形如象,其通道位于象颈之上得名;据《中国地名辞源》:当地东面有一座山形状似大象,因过去的主要通道位于象颈上,故名;曾译尼雅拉木、聂朗、聂浪、聂拉
萨嘎县:14世纪设萨嘎敦巴宗,习称萨嘎宗,年设县,藏语意为可爱的地方,因该地景致美好、令人喜爱得名;另说县沿宗名,据《中国地名辞源》:宗名源于当地兴盛的牧业;曾译桑喀、撒喀、撒噶、萨噶、萨喀、莎噶
岗巴县:14世纪中设岗巴宗,年并入定结县,年2月由定结县析置,系用汉字译写的藏语地名,据《中国地名辞源》:意为(雪山)附近、近旁,因是卓木雪山和康钦甲午雪山附近的村庄,故名,曾译康巴、干坝、戛木霸、冈巴、冈马、干木坝、甘巴、甘坝
昌都市
卡若区:曾名察木多,清末设昌都县,系藏语的译音,因从札曲河与昂曲河在此汇合为澜沧江得名;年10月设区,以城南卡若原始村落遗址得名,据《中国古今地名大词典》:系用汉字译写的藏语地名,意为闭嘴、闭咀,指当地险要的山谷形如闭着的嘴,曾译卡诺
察雅县:年始设察雅县,后撤销,年复设,藏语意为岩檐、岩窝,据《西城同文志》:扎克雅布西番语,扎克系大山峰也;雅布系簷也;地有山峰,下瞰如簷,故名;相传17世纪中叶藏传佛教格鲁派高僧嘎曲·扎巴江措在附近山头悬岩下修行,故名察雅;曾译乍丫、乍雅、乍丫槚敦、扎克雅布、扎雅、札雅等
左贡县:设左贡宗,年4月设县,据《中国地名辞源》:县名沿宗名,源于当地数量较大的犏牛,藏语意为犏牛岗;另说很早以前因人们居住的地方象犏牛的背得名;曾译作冈、作岗、坐公、若公、著公、匝坐里冈、察娃作贡、察瓦绒、察瓦岗、擦瓦竹贡
芒康县:年4月宁静县与盐井县合设宁静县,年11月改现名,据《中国地名辞源》:县名沿芒康宗名,源于当地幽丽的景色和丰富的物产,藏语意为清净之地、善妙地域曾译麻康、麻喀木、麻康江卡、满康、马尔敢、马系敢、亦思马尔甘、磨儿勘、江卡、宁静
洛隆县:年11月由洛隆宗和硕搬督宗合设,藏语意为南谷、南峪、南川,曾译洛宗、妥宗、路隆、洛龙、罗隆
边坝县:年1月边坝宗与沙丁宗合并设县,藏语意为吉祥光辉、祥焰,相传元朝第一任国师八恩巴从大都返回逻娑(今拉萨),途经夏河湾(今夏林村)时,把一火把插在村旁土里,并在此修建一座佛堂,建成后取火炬之意,得名边坝;曾译班巴、宾巴、冰巴、冰坝,又写达尔、达隆
江达县:年4月由江达宗、西邓柯宗合设,因坐落于江普寺谷口得;清《西藏图考》:江达在拉里西南,其三星桥、甲桑桥二水会合之地,藏语意为凹地大谷口;又据《中国地名辞源》:县名沿江达宗名,宗因当地物产丰富而得,江达藏语意为如意牛般的谷地;曾译降达、德格降达、德格江达
贡觉县:年贡觉宗、三岩宗合并设县,藏语意为佛地,即名为贡的喇嘛在觉地方定居,贡指《格萨尔王传》中传说的一活佛,名为坚赞,觉是满足之意;因此地曾有贡喇嘛居此修行得名;曾译官角、官觉、宫觉、贡足、观角、关角、宫角、贡、馆觉、郭爵、滚卓克
丁青县:年与由丁青宗、色扎宗、尺牍宗合并设县,据《中国地名辞源》:因地处山前的台地上而得名,以地形命名;丁青系藏语音译,意即大台地;曾译定青、霍尔丁青、穹布丁青、穷布丁青、穹布丁青
八宿县:民国元年()设八宿宗,年5月设县,据《中国地名辞源》:县沿宗名,藏语意为勇士山脚下的村庄、勇士山麓类乌齐县:年由类乌齐宗改设,据《中国地名辞源》:县沿宗名,因宗治附近的山脉得名;藏语意为大山,曾译内乌齐、内五旗、锐乌杞、日吾齐、类伍齐等
林芝市
米林县:年8月由则拉宗大部和羌门拉宗及窝绒谿合并设县,因县*府设在米林村得名;藏语意为药洲之意、产药之地,据《中国地名辞源》:因境内生长着多种多样的藏草药得名,另说以前该村上面有艾米仲村,被烧后在其下方重建村落,米意为下,意为下洲
墨脱县:清光绪七年()设地东宗,治地东村故名,后迁墨脱村而改墨脱宗,年7月与金珠谿、旁辛谿合并设县;据《中国地名辞源》:因境内山青水秀、四季花香得名;藏语意为花朵、隐藏的莲花,示以花乡之意;或说因“当地气候温暖,四季花香"得名
察隅县:年5月由桑昂曲宗县改现名,藏语意为扎察(扎)部族的人的居住地,据《中国地名辞源》:因这里最早为察人所居住的地域得名;曾译杂夷、杂榆、杂隅、杂瑜、咱、咱义
波密县:年由波堆宗、波麦宗、波曲宗合设,藏语意为祖先、祖宗,源于藏语祖宗之地涵义的波俄地方(波俄隆巴);因波密初为魔王之地得名,另说相传吐蕃赞普止贡赞普之子曾迁此故名;或说波密应是布卧,实指布日布赞山;又说波密由卓卧转音,意为流放或外散,相传止贡赞普之三子曾被洛昂达孜大臣流放得名;曾写博窝、博宗、波俄、波窝
朗县:年由朗宗和古如朗杰谿、金东谿及加查宗东部合设朗县,藏语朗意为想像、显现,传说这里是朗巴夏仲想像出来的地方,曾译囊、郎、朗营、朗谿
工布江达县:曾名工布江达宗,年1月由太昭县改现名,藏语意为凹地大谷口,据《中国地名辞源》:县沿宗名,宗因地形而得名,境内南为山地分布,北为河谷平地,县治地处由山地向平地过渡的地方曾译工布降达、甲达、扎木达、佳木达、江达
山南市
乃东区:年由乃东宗设县,县沿宗名,据《西域同文志》:乃东藏语意为颧骨,因城旁有山如颧骨者故名;另说藏语意为象鼻山尖前,因县东侧有一山形似大象的头部和鼻子得名,曾译勒东、尼东、聂东、耨东、奈布东;年2月设区
扎囊县:年设扎囊县,藏语意为刺树沟内、山桃林中、刺树沟内或扎氏沟家,据《中国地名辞源》:县名沿札囊宗名,因治所四周旧时多山桃林而得;另说地处刺树沟内得名,曾译扎朗、札囊
贡嘎县:年5月设贡嘎县,系用汉字译写的藏语地名,贡为上方、前面之意,嘎为白色之意,意指旧宗*府上方的山呈白色;据《中国地名辞源》:当地堡寨处于上方且城土色白,故名,曾译贡噶、贡喀、孔嘎、孔噶、公哥儿寨;又写贡日嘎布、日噶公噶尔、日喀尔公喀尔
桑日县:年4月设桑日县,系藏语音译,意为红铜山、铜山,据《中国地名辞源》:县沿桑日谿名,谿因当地一座山上产红铜矿石得名;曾译桑隆、桑日城、丧惹、沙格里
琼结县:年琼结宗改设穷结县,年改现名,系用汉字译写的藏语地名,琼为悬起之意,结意为广博、丰盛、详尽、完全,指悬起多层的房角,含跃狮之意;因原宗*府所在地青瓦达孜宫堡形状犹如狮子腾空雄踞山上得名;另说琼是地名,结是繁荣兴旺的意思,意为繁荣兴旺的琼这个地方;曾译冲姐、群吉、琼杰、穷结、穹结、匹播城、垂佳普郎、吹佳勒波
洛扎县:年4月多宗、僧格宗和拉康谿改设,藏语意为南岩,因位*马拉雅山脉南麓得名;另据《西域同文志》:罗噶尔宗罗,南也,城南有白色岩,故名,曾译洛扎多瓦宗、洛扎多瓦、洛扎多
加查县:年4月由加查宗和拉绥谿改设,系藏语地名,加意为汉人(族)、汉地、中国内地,查意为食盐;相传唐文成公主进藏至此,将一把盐放置山洞之中,洞中遂有盐水流出,故名
隆子县:年5月设县,藏语意为须弥山顶(佛教用语)、万事顺利、实力雄厚,因此处山势高如须弥山顶,故名;相传前后藏曾在此地打仗,前藏取得了胜利,故称隆子;曾译隆孜、隆次、仑则、仑次、仑孜、伦孜、纯则、伦则、聂隆孜
曲松县:年5月设拉加里县,年11月改现名,系用汉字译写的藏语地名,意为三条河流,据《中国地名由来词典》:因境内有舍曲、贡布普曲及江惹普曲3条大得名;曾译甲日、拉加里、拉甲日、埃拉加里
措美县:年设哲古县,年改现名,藏语意为湖下之意,因驻地低于东北方向的热米湖得名;另说县境大部或县驻地位于哲古错(措)湖下部地区得名;据《西域同文志》:济古宗西番语:济古雅满达噶是佛所持刀也,城旁有湖,其形似之,故名;措美因在哲古湖边得名;曾写哲古、哲谷、直谷、上古
错那县:年5月设县,藏语意为湖边、湖鼻、湖尖、湖的前面,以地处错那河畔得名;据《西域同文志》卷18:扪差纳宗系西番语,扪为旧地名;磋纳为湖边也,于扪地滨湖建城,故名;曾译错拉、翠拉、错纳、翠纳、崔纳、满撮纳、们错那、扪错那、扪搓纳
浪卡子县:年由浪卡子宗和白地宗改设,因原浪卡子宗址建在酷似人鼻子的穷曲山上得名,浪卡子藏语意为白色鼻尖,实指白色的鼻形山梁;曾译浪卡、浪噶子、浪噶则、郎噶子、朗噶孜、纳噶拉则、南噶子,又曾写作那则、那孜、纳噶尔、那戛子、那戛尔
那曲市
色尼区:年设黑河县,年更名那曲县,据《中国地名辞源》:县沿宗名,宗因那曲而得名,藏语意为黑河,因河流至那曲城附近黑浪翻滚,故名;年7月设区改现名
申扎县:清光绪十二年()始设申扎宗,年设申扎县,据《中国地名辞源》:县名沿宗名,因地形而得名;藏语意为皮火筒(皮风箱、火皮袋)状山沟前
班戈县:年7月设县,因境内的班戈错(班戈湖、傍格湖、硼砂湖)得名,藏语原意胸膛湖,有吉祥保护神意
聂荣县:年设阿札白索宗,后更名聂荣宗,年8月设县,据《中国地名辞源》:县名沿宗名,宗因山谷得名,藏语意为悦耳之谷
安多县:年由聂荣宗安多八部落改设,县名沿安多八部落名,据《中国地名辞源》:因居于一岔口处得名,藏语意为末尾或下部的岔口,历史上此处在整个藏区的下部,故名
嘉黎县:年设嘉黎宗,年7月设县,藏语意为神山、圣山,可见县名是一个神化了的带有宗教色彩的地名;据《西域同文志》:拉里系西番语神山也,地有大山,故名;曾译剌里、拉里、拉里工、拉日、拉日果、拉日郭、拉仁郭、拉绒角、哈日郭、嘉里
巴青县:年设巴青宗,年改设巴青县,藏语意为大帐篷、大牛毛帐篷;据《中国地名辞源》:此处很早以前只是个放牧点,有一牛毛织的大帐篷尤为引人注目故名;曾译札青、札庆、巴庆、何巴青
比如县:年设比如宗,年9月设县,系用汉字译写的藏语地名,原为部落名,意为母牦牛部落,据《中国地名辞源》县沿比如宗名,传说这里原来是藏族的一个母牦牛部落定居的地域,故名;曾译作那雪比如、纳雪比如、哲如、纳雪
索县:年设索宗,年改设索县,藏族人口意为蒙古族;又说索为索曲河之代称,因当地民居傍索曲河而建得名:另据《西域同文志》:西番语索为草地也,城旁丰于草,故名
尼玛县:年由申扎县析置文部办事处、双湖办事处,年与班戈县局部合并设县,藏语意为太阳
双湖县:年2月设双湖办事处,年8月改双湖特别区,年11月由尼玛县析置双湖县,系藏语两个湖的意译,指达尔沃错温和阿木错
阿里地区
噶尔县:年由噶尔宗改设,藏语意为宿营地、营盘、帐篷、寺院;据《西藏旅游探险手册》:原西藏地方*府在抗击克什米尔森巴(锡克族)*队时,蒙古人甘登次旺率兵打败森巴*队后曾在此扎营,由此得名;曾译克尔、堆噶尔、噶大克、加托克、克尔
普兰县:年由普兰宗改设,藏族意为一根毛、竖立的毛,据《中国地名辞源》:以地形命名;又说是藏语布生的译音,为象雄语布让的演变,布意为老虎,让意为头或后背,其意为建在老虎背上;曾译布让、补仁、补人、辅仁、塔格拉各特、布拉木达克喇、塔克拉科特、布拉木达克拉
札达县:年札布让宗与达巴宗合置札达县,系用汉字译写的藏语地名,据《中国地名辞源》:县名取自两宗名的首字,札指札布让宗的札意为草,达为达巴宗的达意为箭;另说藏语意为下游有草的地方,曾译扎达
日土县:年由日土宗改设,藏语意为枪叉支架状山上,据说该地有小山形如枪叉支架故名;另据《中国地名辞源》:日为藏语的瑞音,意为部落,土意为上,因建民居于部族聚落之上部得名;曾译如妥、日托、茹拖、卢多克、罗多克、鲁多克、如朵
革吉县:年8月设革吉县,藏语意为美丽富饶的土地、吉利兴旺的遍净天(一神名)、扬善,据《中国地名辞源》:县名由来与当地盛行宗教有关,是一个拟神化、宗教化的地名;另说为从原西康藏区迁来的一部落名,曾称克羊堆楚密克
改则县:年10月始设改则县,改则原是族名,后演变为部落的名称,藏语改意为特殊,则意为顶,意为殊的民居建于山顶
措勤县:年由改则县析置,藏语意为大湖,因县驻地东部的扎日南木措大咸水湖得名;另说民居主要建于大湖(措勤)之畔,故名;又据《中国地名辞源》:因之位于扎日南木湖之西得名;或谓因临扎日南木错(湖)得名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