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第-6期:雪域老兵吧,欢迎战友回家!
作者简介:吴微18*后代,藏二代,曾在西藏工作20多年;中共*员。现为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四川省文化传播促进会副秘书长、成都市作协会员、金牛区作协会员,曾任四川省文联《文艺报》副刊编辑,现为微刊《船波文艺》《在场微散文》《大洋文艺》文学平台编辑,有作品见诸报刊;出版有《奔向墨脱的灵*》散文集。
三代交通人的西藏情怀(纪实散文)
吴微
一、生命的绽放出生于内江一个贫穷家庭的郭绍贵,勤劳善良勇敢,于年随第二批人来援藏。说是援藏,其实是借用三个月,后来去了西藏就再没有回来。进藏后分到昌都地区交通局公路工程队,专门修桥。在高原野外作业,郭绍贵和同事,不仅要经受风吹日晒,还要用简陋的工具修建桥梁。那个时期修桥,使用的工具简陋原始,一个铁撮箕就重约四十斤,里面装上石子沙土*泥,工具的重量和建材的重量有百十斤,再由人挑到桥上施工现场,付出的工时体力相当巨大;当时能用上最好的工具就是木制架架车和小型推土机,但都少之又少。那阵昌都的生活很苦,郭绍贵干重活只能吃到粉条、*花菜、木耳、萝卜,偶尔吃到土豆和莲花白,回内地休假,嘴唇都是乌黑的,指甲也翻卷着,身体严重缺乏营养和维生素。即使身体出现这样那样的毛病,但在修桥时,郭绍贵在单位上每天工作超过8小时,休息时间很少。曾有一句著名的口号:“8小时以内加油干,8小时以外作贡献。”深刻反映了他们这代人建设西藏特别能奉献、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精神。这个口号一直延用到他的儿子郭海全参加工作。就凭着这股干劲和简陋的工具,郭绍贵和他的同事修建了昌都地区马草坝双曲拱桥、俄洛桥双曲拱桥、宾达双曲拱桥、昌都地区加玉双曲拱桥和察雅双曲拱桥等钢架桥、木桥,为昌都的社会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郭绍贵因为家境太穷没有上过一个天学,靠他母亲卖花生瓜子艰难地养大,虽然没有文化,他却是单位上的土木工程师,因为他积累的工作经验和解决难题的智慧,成为施工现场没有教材的教材,在他的言传身教下,土法上马,因材施工,因事定责,为顺利修建桥梁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他还具有极好的记忆,每次到昌都出差办事,为工友带买东西,谁要什么他都一一记下,决不会弄错。这些天赐的本领,也正好用在了职业生涯中,不仅事事做在前,发挥*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还在处理棘手的工程难题上,让领导和同事们打心眼佩服他的能力。年,郭绍贵参加修建昌都桑多双曲拱桥,指挥负责吊装施工作业,所谓吊装,就是把桥预制好的大拱小拱在大桥成型后,吊装上去安装。年3月1日这一天,注定不平凡,不知是预感还是心情不好,郭绍贵的四儿子不让他上班,劝阻他说:“爸爸别去上班了,去了你要死的。”他显然没有把儿子的话放在心上,回答道:“我不上班怎么行,工地上还有二十来人等着我,必须去!”下午两点过,郭绍贵和同事们在一个塔架上拉一根牵引绳,往紫曲河对岸拉钢主绳时,忽然无征兆地刮起一股大风,风力挟着沙石铺天盖地贴着地皮猛烈刮了过来,飞扬的尘土石子如同子弹乱射,弥漫的尘雾黑墙一般挡着了视线,正在指挥吹哨的郭绍贵,凭经验得知这股风对施工有极大的危害,当即向大家喊:“同志们,来了,快跑啊……”话音未落,大风即将钢绳刮断,当时拉钢绳的四十多人一下子失去重心,被弹回来的钢绳全部扫倒在地,纲绳在重力和惯性作用下,像凶狠的狂蟒缠住了郭绍贵,他的腰被折断,喷涌的鲜血好似天昏地暗中绽放的鲜花,染红了桑多的天空和大地……他壮烈牺牲时才42岁。那时候郭绍贵的大儿子郭海全才15岁,还在内江上初中,单位发电报来说父亲因工牺牲了,他和奶奶都不敢相信这个噩耗,然而通知明白无误拿在手上,又不能不让人相信。郭绍贵是个优秀共产*员,他牺牲后,被追认为烈士,安葬在昌都烈士陵园,他的抚恤金分别给五个孩子每人15元,其母20元。郭绍贵牺牲后,他的妻子——一个内江山区里的农村人,没有文化,便留在了丈夫所在单位,因为当时单位在马草坝有留守人员,他的妻子就当上了生活老师,为留守的孩子们洗衣缝补,生活上给予照顾看护。后来转正成为正式职工,虽然没有像丈夫那样在野外东奔西忙,却继续在单位上发挥自己所长,减轻在外面工作的修建人的后顾之忧。二、第二代辛勤的建设者郭绍贵牺牲的第三年,他的儿子19岁的郭海全于年被招工到父亲郭绍贵的原单位参加工作,干的是运沙石、挖基础、修桥铺路。因为个子小且单薄,加上父亲因工牺牲的原故,单位上给予了一定的照顾,让他做一些轻巧的活儿。那时,他在察隅修建钢架桥,冬天趁河水枯竭在河道两边赶工挖基础、打围堰、炸石头、抬沙子、和水泥,一天24小时不间断,工地上17台柴油发电机连续供给工地照明和运行灌装沙石机械,人停机器不停,五年中先后修建了察隅的次达桥、扎拉大桥,之后又搬回昌都,住帐篷,随身的物品:一个洗脸、洗脚盆,三只碗,装在一个一米见方的箱子里,帐篷七个平方,睡四个人,床铺是用两根木凳上面搭的四块木板,帐篷是冬天冷夏天热。曾有一位交通局机关的干部下来当书记,住在帐篷里,风吹帐篷嘁哩哗啦乱响,他觉得帐篷要被吹垮了,一晚上提心吊胆睡不着觉,天亮了还问郭海全,帐篷会不会吹倒?年郭海全结婚,年单位下马撤销,他将两岁的孩子留在内地,就调到察隅养护段21道班养护公路。道班里加上他只有四个人,一位是年长的18*退伍兵、一位中年藏族班长、一位年轻人。藏族班长江拥顿珠,看见他风尘仆仆来到,直言说:“你不要来了,回去吧。这里的工作你干不了。”倔强的郭海全却说:“我就是来干工作的,有什么干不了的?你们能干我就能干!”但是当他住到一幢十多米长被分隔成八间房、每人所住大概只有七八平米的大木板房时,心是真的凉了。江拥顿珠为他洗尘,请他吃了一顿道班饭,观察四周单调的环境,相当艰辛的生活,他甚至都有了离开的想法。他那个道班管的路段是10公里,最好的施工车辆是手扶拖拉机,大部分是马拉车;所处滑坡塌方的路段,是下察隅最难走的一段,被称为“大塌方”,只要一下雨就要塌方。道班离县城40多公里,离下察隅也是40多公里,最好的交通工具是自行车;道班一个季度发一次大米、三斤菜油、面粉和三斤煤油,为了节约煤油,道班上总是在天黑前把第二天的工作布置好。据说曾经在这个养护段做过养护工作的,好几个患上了精神疾病被送回内地调养,也有不要工作走了的。但是在班长积极认真对待工作以身作则,做在前示范在前的态度,这种炼狱式的艰难困苦,对人身心的考验虽极其严酷,却让他受到很大的触动和感染,他咬着牙坚持了下来。在数年后他当上班长时,才真切体会到江拥顿珠言传身教的重要性,搞好民族团结,关系和谐,发挥班长的凝聚力作用,才能激发大家为公路建设出工出力,任劳任怨。正视现实,直面艰辛,既然来了就安下心来,他和妻子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闲时开荒种菜,养猪喂鸡,在等待菜长出来的三个月里,每天用菜油炸过的郫县豆瓣的下饭,带去的腊肉、香肠都节省着吃;到了菜地的西红柿、冬瓜、莴笋等丰收时,两人吃不完的用来喂猪。道班平时也无私帮助那些在公路上抛锚的师傅,或者过路的老乡,或来求助的人们,但郭海全更渴望在单调平静的生活里,和遇见的人说说话拉拉家长,而这人烟稀少的地方,这个愿望是多么的奢侈呀。有一年过春节,夫妻俩吃年夜饭,年货就只有一截腊肉,煮肉的汤放了一个萝卜,再没有别的菜。郭海全吃着吃着,想起家乡的老人孩子,看看身边的情景,心一酸,眼泪就掉下来了。妻子连忙劝他,不要难过,该过年还是过年,日子慢慢会好起来的。他感激比自己坚强的妻子,不仅对自己无微不至的关怀,还在心灵上给予鼓励安抚。他无法想象假若身边没有妻子,自己会是什么样子,也许颓废,也许沉沦,也许一事无成……道班的工作看似清闲,其实很繁琐。冬季给养路备料,他和班里的同事要在山上找到放牧的马,套上板车去公路两边的山岩处拉石料沙子,每隔一公里放两堆,到了夏季对路面进行填补维修。每天上班到了中午休息前,有人去附近找水,或自备水带到工地上,大家就着烧好的茶水吃自带的干粮饭食,饭后找一块荫凉或风小的地方,铺上防水胶布小寐,再起来工作到天黑才收工,这个传统一直保持到现在。对于郭海全来说,从事艰苦的道班工作,正是磨砺他意志的最好机会,在荒无人烟的大山里,他的生活波澜不惊,但他的内心却跌宕起伏,因为他要考虑自己工段上的塌方应该怎样快速地处理,路在何时要采用何种办法修通路等等,这既是使命也是解题,不可躲避也不能轻视,只有脚踏实地的干,认认真真地工作。曾经昌都地区地委书记杨有才对他们高度评价:你们这一代人干工作,我杨有才放心!郭海全调到10道班一干又是好几年,后来当了班长,他这个工程比较多条件艰苦的道班,分了一辆手扶式拖拉机,一直用了十年才换上新的。那个时候,10道班的塌方比21道班的少了,但海拔达三千多,气候却不太好。年3月,从山上倾泄而下的雪崩,裹挟石块泥沙,冲断了11道班管辖的钢桥以及桥边的道班房,职工的衣物、机械设备等都冲没了。没有冲走的房子里,全部堆满了泥沙石块和雪崩带来的杂物。当时管理着三个工段的郭海全闻讯奔去受灾的道班,看见那些职工灰头土脸,衣衫褴褛,形容憔悴,有的用单薄的衣服罩着头身,蜷缩在安全地带,看见他到来全都哭了。道班工作陷入瘫痪,职工搭起简易帐篷,饥寒交迫地燃起柴禾抵御夜晚的寒冷。郭海全采取果断措施,让他的弟弟和另一个藏族职工,在河水枯竭洪水未来之前,赶快过河到段上报告受灾情况。那时候没有电话,交通不便,两人走到12道班借了一辆自行车,骑到晚上才到了察隅县城的段部。第三天段部派车拉来救急物资,进行了灾后重建,在10和11道班之间,修建了道班平房,两个班合并,人员有20左右。年后,道班的部分施工条件得到了改善,工具更新换代,班上新增了带方向盘的大型拖拉机,再后来又换成了农用车,告别开了12年的手扶式拖拉机。从中可以看出,随着西藏经济的快速发展,其交通事业也得到了很大发展。年他们察隅养护段,荣获中国交通部颁发的“四级土石公路第二名”,有位部长还说,察隅的路已经养护到了顶峰。说到这事儿,郭海全眉眼儿都溢出快乐的笑意,骄傲和自豪像高原的阳光,在他身上流淌,使他看起来生机勃勃精神奕奕。更让郭海全感到欣慰的是,他退休后的年起,察隅县开始对所属区域道路进行整治扩建,对路段基础给予扩展加固,年后路段变成了柏油路。两代修路人,父子建设者,献出生命和青春的目的,不就是为西藏的交通事业奠基,实现西藏交通的全面升级换代和飞跃吗?这一天终于到来了,所有的苦和累,所有的血和泪,被眼前四通八达的公路网替代,他们可以在天堂、在退休时日里,安然的休息一下疲累的身心,静静欣赏他们养护修建的公路车水马龙川流不息,把西藏的繁荣和文明,把他们寄予的希望传播到各地,传播到世界。在察隅工作了26年,到了年郭海全退休了,但他有一个强烈的心愿,就是加入中国共产*。过去在那个艰难的环境,他一直以父亲郭绍贵为自己的榜样和楷模,不仅继承了父亲的优秀品质,还要像父亲那样敢于担当勇挑重任。由于当年道班的特殊环境,文化和*组织生活都不健全,自己忙于工作,虽然满心飘扬五星红旗,满怀对的*忠诚敬仰,入*的愿望始终没有实现。退休后,他关心集体,积极参加各项集体活动发挥余热,被*组织接纳,实现了一生为之奋斗的理想,成了*的一员。但对于忙碌惯了他来说,这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他还要为*的工作和组织建设,贡献自己的热能。人们常说,成功的男人背后,有一个贤内助。郭海全的妻子*怀丽无疑属于这一类。说起妻子他满腔柔情和赞赏:“她是有智慧的女人。整个家庭都是她挑大梁。”那时夫妻俩的工资加起来不到元,要补贴家用和孩子的学费,他们想尽一切办法增收。从郭海全调到察隅养护段21道班,*怀丽就跟着丈夫吃苦受累。那时吃不到新鲜蔬菜,三个月里豆瓣下饭,豆瓣吃完了就吃油炒盐饭。怎样改善这种生活?农村出生的她,一刻不闲地开荒种菜,又在当地老百姓那里买来藏猪喂。有一年还喂了三头猪,到处找猪饲料打猪草,把三头猪喂大卖了两千多块,又做临时工挣来的钱寄回家乡给孩子买彩电。年,她在离道班不远处开了一个小商店,不久又开了一个饭馆,在当时的察隅县还算有名气。正当商店饭店生意红火之时,年,她的身体开始大出血,身上的血色素只有3克了。医院诊治检查,诊断为了子宫肌瘤,医生下了病危通知。得知这个消息,仿佛晴天霹雳,打得郭海全一下子懵了,不敢想象妻子出了意外自己以后该怎么办。但下眼下救人要紧,心急如焚中,他和另两个朋友准备为她献血,医院却发现没有抗凝液药,输入的血在她身上将产生不良反应。人命关天时刻,他一位朋友打听到下察隅一个卫生队有抗凝药,立即骑上摩托车奔向60多公里外,花了四个小时赶到卫生队,在手术台上找到两盒又赶回来,第二天输血正好用上。她接受了毫升输血,血色素慢慢升到8克以后,夫妻俩找车回内地,在邦达运输站那天晚上,她身体又开始大出血,找到站里的卫生员打了止血针,连夜叫师傅开车上路。走了六天,到了成都又乘客车回内江,到晚上她说身体太脏了要洗个澡,哪知身体一受热又大出血了,医院妇产科门口,人就倒了,医生马上抢救,将她的子宫切除保住了命。*怀丽从死神手中活过来,身体恢复了健康,又回到察隅准备再重新开店做点日用小生意,丈夫大力支持,亲自动手搭建了一个二层楼的板房,又租了七八个门面做饮食服务,她以自己的勤劳开店,改善了家庭生活。其实要说男人们能够在事业上大展拳脚,取得成绩,他们背后的女人们功不可没。最难能可贵的是,她在丈夫工作生活困难时期,一直默默守候在身边不离不弃,花去的时间远远超过了对孩子的照顾。*怀丽还非常有爱心,只要出去游玩见到别人生活困难,她会捐款;今年林芝森林起山火,她又积极捐款。她说自己离开了察隅,但心还留在西藏,很乐意为这份感情买单,为第二故乡献上自己小小的心意。三、托举使命的缪斯她是郭海全夫妇的掌上明珠,她是众多西藏交通发展上第三代留守孩子,名叫郭娟(又名杨妮妮)——一个长相清丽、非常有个性且知性能干的女孩。小时候的郭娟,对父母的记忆是模糊的,因这他们长期在西藏工作,身边的亲人只有她的奶奶和姨妈。她和大多数西藏的小孩一样,最怕过节。“我在30岁之前,我和父母、奶奶都没有在一起过过节,对于过节一直有阴影,不太喜欢过节……这不是我一个面临的,是整个西藏家庭都面临的问题。”她说的时候,眼泪止不住流了出来。说起初次印象中的父母,她正在上幼儿园。有一年冬天,郭海全夫妇回家了,奶奶要她叫爸爸妈妈,她没有叫出口。眼前的父母在的心里那么陌生那么遥远,仿佛一道屏障竖在他们之间,谁也无法走近谁也无法打破这道隔膜。她渴望有父母有奶奶全家热热闹闹的过节,但长到上初中都没有实现。她上小学时,母亲回到西藏,在没有文化的奶奶身边除了被宠溺无助益于习,就到了姨妈家。那个时候大家都穷,父母从西藏回来休假,工资只有几百,交给姨妈或亲戚就是三四百,钱用到一半时,亲戚就对她说出你少吃一点,少用一点的话。姨妈虽然当时在*府部门上班,却数月发不出工资,父母在道班工作领钱也不及时,甚至要回来才能拿出钱来。两边的钱经常断链子,又恰好是她长身体、上学最花钱的时候,面临各项开支入不敷出,各种压力累积,就产生了许多不愉快。从小她完全没有受到奶奶的批评或被吃饭问题困扰,但在姨妈家里遇到了,鞋子不穿坏就见不到新的,包括拥有一双舞蹈鞋也不可得;母亲从西藏寄钱给她姨妈,让姨妈给她做两件新衣服,可是她从来没有穿上一件新衣服。姨妈给孩子发压岁钱的时候,会做得隐蔽尽量不给她,姨妈的孩子带着她出门买东西时,会说一些难堪的话,让她的自尊心受到极大的伤害。她从小爱舞蹈,也跳得很好,有一次班上选中她在六一儿童节上跳舞,但要交一百元的服装费,但遭到姨妈的反对:“你跳什么舞?你是那个料吗?”受到的这种不公平待遇时,她就开始怨怪父母。尽管老师说她很有天赋,应该把她送到专业地方培训,始终没有得到姨妈的赞同,还说农村的孩子能吃饱饭就可以了,就你很特殊吗?10岁那年她上小学四年级,暑假完了9月开学,要交一些学杂费,她姨妈就天天念叨:“钱还没有寄来还要上学?”她的成绩在班上数一数二,听了姨妈这话,觉得成绩再好有什么用,学费交不起不如不学了。就趁姨妈不在的时候,独自离家走了30公里山路,走到晚上回到奶奶家,接到消息的大姨就在奶奶家门口等她,问她为什么离家出走?她说没有钱我不读书了,回来打工。奶奶一听当即就哭了,说把我的抚恤金给你吧……她倔强地说,要读书我回来读。心里特别讨厌她的母亲把她托在姨妈家。在舅舅、姨妈家过年过节,她会刻意躲避,春节的联欢晚会节目一概不看,直到现在也不看春节联欢晚会节目。后来,她工作了有了钱,买来许多新衣服鞋子,母亲不解地问她为什么买这么多衣服鞋子不穿,她是想把小时候的缺失补上。可见没有父母在身边陪伴,父母没有给足孩子应得的天伦之乐,带给了她多么深的影响和怨愤啊!她现在出来创业,有了自己的公司,才体会到当年父母和姨妈的艰辛,知道了为什么上了高原人就身不由己,一旦把国事公事融入自己的人生,家事必定居于第二位,二者不可调和、不以人的意志而转移的因素,是需要当事者在适应的过程中,花费许多的时间精力解决矛盾,这就超额占用了身体力行的动能,降低了自己的生活质量,偏移了顾全大局的重心。她又在不同的时代重复着父母们当年的生活,随着时间推移,慢慢对父母有深刻的理解,对中国那时经济现状的了解后,知道了人生存的不易,经济条件拮据时,人们为了精打细算总会做出一些过激的、令人不能理解和难以忍受的事,这是生存的必然。虽然没有得到父母很好的精神抚慰和身体需求,但却练就了坚韧的性格,抑郁症候也得到了免疫。之后,她豁然了,心灵的创伤得到自愈,那种叛逆、愤恨的心态才变得平和下来。现在姨妈买房子或借钱,她都伸手援助。郭娟小学毕业后,考上了郑州西藏班,毕业再考入香港某校,几年学业完成后,24岁时结婚生子,先在成都交通广播干了一段时间,因为婚姻失败,在西藏的朋友同学大家一合计,让她来西藏疗伤,没有想到去了就再也离不开了。她记得自己做过的第一笔生意是卖建材,因为没有自己的生产线,生意不具备竞争优势,价格相对比别人高一些。面对自己价格上的不利,还要完成销售任务,到外面去找客户接单困难重重,这样的压力下她举步维艰,沮丧又伤心地哭了。这时,来了一位藏族老板对她说,你哭什么哭?她说我没有生产线,生意做不了;有生产线的人才会报低于我们的价格。当老板得知她来自林芝,要她把单子拿过来。她阻止老板说,你不要签了,这个价格不占优势。老板却说:“就冲你是我们西藏的姑娘,不是你父亲或是你爷爷,在后面为我们默默地做贡献,没有我的今天。我不还价了,每块砖加五毛钱。我们赚钱比你容易一些。”当天就把合同给她签了。其间还有一件感人的事,就是她和一位开客栈的朋友上菜市场买菜,遇到一位湖北公安县的老板,他说我要谢谢你,如果不是你爷爷辈18*进藏修通了公路,今天我能在拉萨卖蔬菜吗?虽然父亲不是18*的,但这件事给了她很深的启示和激励,觉得自己的身边不是空无一人,还有许多这样的有心人、内地人,他们知恩感恩,从来没有忘记过18*,没有忘记过修建交通公路的开拓者,给他们带来的福利和便捷,在高原上一直影响和改变着他们的生活质量,提升着他们的幸福指数。建材工作干了几个月,郭娟又应聘上了“蓝山绿化”公司干办公室主任,一年里,先后成为总经理助理,再后来是董事长助理。公司后来撤出了,但留下的业务交给她来经营管理。在六七年的努力打拼中,她组建了自己的公司,名为“西藏天祥集团有限公司”,从打工者变为管理者,旗下有固定员工四十多人、项目经理有九个,项目工程上能够分配使用的人力资源达四千多人;基地有几百亩供给绿化林园,绿化业务主要负责拉萨周边和西藏“两江四河”海拔线上的环境美化、植树造林、湿地生态等系列工程,生意一直不错。“蓝山绿化”目前是西藏第一个绿化项目,也是国家的重点项目,启动的目的,以沙化治理、保持水土流失、打造绿化景观为主,与大自然博弈,能够改善拉萨区域的小气候环境,打破恶劣气候屏障,已经初见成效。过去拉萨过了国庆天气干燥,现在却实现了十月底还有降雨。这样的前景,未来可期,令人振奋,令人憧憬。公司经营的业务范围很广,其中包括了公路工程项目。有一次郭娟接到一项在某处维护公路整治边坡重建挡泥墙的工程,她去工地一看,公路边上的挡泥墙非常结实美观,可能是第一代或第二代像他父辈们那样筑路者的杰作,目前算是西藏建设的历史文物,属于应保护的对象,也是爱国主义教育的典型实物。于是,她毅然放弃了这个项目。有人说她脑子进水了,到手的钱不赚。她决然地说:赚钱有很多种,但我只赚良心钱。鉴于小时候亲情缺失的经历,为了不让自己的孩子再重复她的过去,只要有机会她就要回家和孩子团聚,平均一个月有两次要买飞机票回成都,如果女儿情绪反常,哪怕坐头等舱也要回来,数年来花掉的交通费用达30多万。在一次她承接的一个边境工程时,自己公司的员工提出想在放寒暑假的孩子、家属进藏看看,那种急切和焦虑,与自己小时候境况何其相似,当即决定给进藏的孩子报销交通费用,这笔开支每年花去达上百万;她还在工地专门搭建夫妻工棚,安顿探亲者。有人常问她,为什么要做这些事?她说,“我要让这些孩子享受到因交通不便带来的人文关怀,让孩子们少一些遗憾,尽量多陪伴在父母身边。”她说自己是一粒大自然的沙,跟随命运的指引,坎坷罢顺当罢,除了面对自己认识自己,选择怎样的道路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在做一些公益或为他人减轻困难的时候,自己能否持之以恒坚持下去,能否从中得到真正想要的东西?这世上总有许多让自己吃亏的执迷不悟者,像我的爷爷、我的父母亲,他们虽然清贫,却以无私奉献拥有了整个世界,这是积极人生态度的表达方式,不仅潜移默化影响了我,也以他们的乐观精神,引导我放下了很多负面的三观;未来的路很长,也许我是独行者,身边没有人支撑,但我不怕,坎坷和困境是我的课堂,我要扛起自己的生命,脚踏实地向极限挑战!郭娟昂起头,明媚的阳光照在她脸上,仿佛像传说中的缪斯女神,又像高原盛开的格桑花,美丽典雅,英姿飒爽,高原的风抚摸她的秀发,如花在风中摇曳舞蹈,充满了活力;她以这个时代的个性,款款深情抚摸西藏这片热土,告诫自己:无论处于逆境还是高位,做一个有格局的人,心怀善念,敢于担当,接受自己的不完美,去创造凡间的大完美……评奖规则:
1、文章阅读量,实数统计;2、点赞+在看,实数统计;3、读者投票,投票分数(分别为5、4、3、2、1分)相加;4、赞赏,×5;5、发表,在平台推出后发表的,县级+,省级+,全*(国)+。6、作家评选(邀请5—10名作家),每名+投稿邮箱: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