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考概况
横断山区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由于印度洋板块与欧亚大陆板块的相互作用,使其成为构造运动非常活跃的区域,区域内深大断裂发育、山高谷深、岩体破碎变质,冰川、降雨、风化、冻融等地表改造也较为强烈。在内外动力的共同作用下,使得横断山区各类灾害链较为发育,尤其是滑坡灾害链、泥石流灾害链和冰湖溃决(冰川)泥石流灾害链等。灾害链的链生特性导致其危害具有明显的时空拓延性,破坏力远远超过单灾种灾害。川藏铁路的规划线路大部分都分布在横断山区,为了应对灾害链对川藏铁路工程建设与安全运营构成的巨大威胁,迫切需要探明灾害链的分布规律,做好风险评估,为国家重大发展战略提供强力支持。
横断山区与川藏铁路沿线灾害链综合科考是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项目任务九地质环境与灾害专题六综合灾害风险评估与防御专题年的主要工作内容之一。为科学分析横断山区灾害链分布规律与孕灾背景、评价灾害链风险,为川藏铁路与国家重大发展战略提供科学支持,专题于年6月30-8月1日开展了“横断山区与川藏铁路沿线灾害链综合科考”的综合野外科考。本次科考由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西南交通大学3家单位组成联合科考队,在李渝生教授的带领下,王姣、邓宏艳、王昊等专题骨干成员、研究生及后勤保障人员共12人参加了本次综合科考。科考路线及灾害链典型点分布
科考队员在成都集结后飞抵拉萨,沿雅鲁藏布江顺流而下,跋涉于帕隆藏布的皑皑冰川与茫茫林海,跨越三江激流,沿川藏铁路拟建线路一路向东,穿越横断山区进行了为期33天的灾害链综合科考。科考主要涉及了横断山区与川藏铁路沿线的滑坡灾害链、冰川泥石流灾害链、冰湖溃决灾害链,以及灾害链孕灾内动力背景的三江缝合带等等。野外实地综合科考不仅综合了已有工作基础和科研成果,还在重点灾害链研究点进行了采样和量测。本次灾害链综合科考对于推进科考计划,完善实施方案至关重要,也为横断山区与川藏铁路沿线灾害链孕灾环境、分布规律、动力过程与风险分析研究提供了关键支撑。
开启征程,雅鲁藏布伴我行
6月30日,由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西南交通大学10人组成的涵盖自然地理学、地貌学、工程地质学和构造地质学等学科的科考队伍于成都集结完毕,飞往拉萨,横断山区与川藏铁路沿线灾害链综合科考的帷幕正式拉开。科考第一阶段为雅鲁藏布江流域大型灾害链调查。考察由拉萨开始,经曲水,山南等风光宜人的宽谷地带,穿过灾害频发的加查至朗县段河谷区域,最终到达米林县城。雅鲁藏布流域曾经历了强烈的板块构造运动,板块的碰撞挤压形成了独特的缝合带(蛇绿岩套为其典型标志),为青藏高原蒙上了一层神秘面纱。考察队员通过探寻缝合带岩石的建造与构造特征来分析青藏高原构造运动的蛛丝马迹,据此确定受构造作用影响的大型滑坡、岩崩、泥石流灾害的发育规律及其堵江、溃决的痕迹;通过堰塞湖的湖相沉积和溃决洪水沉积地貌特征,重建大型灾害事件时间顺序;通过堆积体、地层产状等特征推演灾害动力过程,进而从不同学科的视角,剥开雅鲁藏布大型灾害链发育的层层迷雾。
灾害链典型点合影
典型点与地质素描图
雅鲁藏布江缝合带
蛇绿岩
内动力背景,孕灾汇聚三江缝合带青藏高原东部三江板块缝合带是当今世界上地壳运动最为强烈的地区之一,呈现出缝合带与陆块拼合而成的独特地质构造景观。碰撞使得板块地质环境及其深部结构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区内芒康山、他念他翁山、伯舒拉岭与金沙江、澜沧江、怒江相间排列,山高谷深。强烈的构造活动,极大的地形高差,使得区域内地质地貌环境十分复杂,为灾害链的发生和孕育提供了独特的内动力背景。此次考察队着重对八宿县冷曲河段、澜沧江昌都-察雅段的区域构造特征与山地灾害发育特征进行了调查。其中八宿县东巴村至怒江冷曲河口段位于怒江缝合带西边界断裂附近,次级断层密集发育,岩体受构造影响十分破碎;而澜沧江沿岸察雅-昌都段则处于昌都-思茅地块内,主要发育中生代砂泥岩地层,岩体较为完整且岩层多陡倾。考察成员采集了多个典型滑坡图像及无人机数据,发现受缝合带构造作用影响,冷曲河段巨型-大型滑坡呈串珠状密集分布,而位于澜沧江沿岸察雅-昌都段的大型滑坡仅零星发育。
内动力孕灾背景考察
内动力孕灾背景考察
八宿县旺比滑坡灾害链
岩石采样与无人机量测
高山冰川,帕隆藏布灾害链凸显考察队由林芝经鲁朗至波密、然乌等地重点考察了帕隆藏布流域灾害链。帕隆藏布流域地处东构造结北部,位于横断山、念青唐古拉山东段与喜马拉雅山东段的中间地带,地质构造复杂,区内发育有国内最大规模的海洋性冰川群,因其复杂的地质构造、活跃的新构造运动、特殊的水文气象条件以及频繁的冰川活动,使得该区域成为川藏公路沿线山地灾害类型最齐全、规模最大、活动最强烈、危害最严重的路段之-,同时也是拟建川藏铁路施工难度较大路段。考察队对冰川作用区典型灾害链进行了实地踏勘与讨论,共考察了30余处野外灾害点,涵盖了滑坡灾害链、冰川泥石流灾害链以及冰湖溃决灾害链等不同类型灾害链。重点对米堆冰湖溃决灾害链、易贡滑坡灾害链、天魔沟冰川泥石流灾害链等不同类型典型灾害链的源区特征、链生过程以及沉积特征等进行了详细现场调查与分析。
天魔沟冰川泥石流灾害链
米堆冰湖溃决灾害链
堰塞湖洪水溃决堆积物
电法量测
本次科考总行程超过公里,科考队员们始终饱含工作热情,克服了高原反应、泥石流断道、路基塌陷、高山取样、冰川堆积物量测等重重挑战与艰难险阻,圆满完成了科考任务。科考队重点考察了横断山区及川藏铁路沿线典型灾害链的孕灾背景、成灾特征与运动过程,并对下一步科考研究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思路与方向。野外实地考察的艰辛不仅磨砺了队员们的意志,也激发了队员们对科考工作的热爱,本次科考顺利结束后,他们又迅速投入到进一步的科学考察研究工作中。
科考剪影(横屏观看效果更好哦!)
致谢:本次科考由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项目资助图文:邓宏艳、王姣、郭剑、易树建、陈梦发审核:邓宏艳、王姣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