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9月29日,由玉树市人民*府和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共同主办,四川大学考古系、中国藏学研究所、玉树市文体旅游广播电视局、玉树历史文化研究院承办的“青藏高原古塔研究论坛”在成都召开。此次论坛,来自四川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河北师范大学、玉树历史文化研究院、西南民族大学、西藏大学、西藏自治区建筑设计院、西藏自治区文物保护研究所、天津大学、青海民族出版社等藏学领域众多专家学者汇聚一堂以“青藏高原古塔研究”为主题进行学术研讨。
(合影)
9月29日上午9时,论坛正式开幕。论坛伊始由玉树历史文化研究院名誉院长彭措达哇先生主持,玉树市人民*府副市长格扎先生和四川大学中国藏学研究所所长霍巍教授、青海省藏学研究会会长罗松达哇先生先后致辞。玉树市人民*府副市长格扎先生代表中共玉树市委、玉树市人民*府对本次论坛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开幕式后,在四川大学中国藏学研究所李永宪教授的主持下,五位学者进行了论坛第一轮发言。
来自四川大学中国藏学研究所熊文彬教授带来“玉树玉树新现波罗元素佛教遗存及其传播线路与西藏通往内地的交通”的发言。首先,熊文彬教授介绍了近年来玉树文化研究院发现的数处11至14世纪波罗风格元素的佛教遗存,包括囊谦县香达镇达日拉青寺遗址新现壁画遗迹、称多县拉布乡东扣村石窟壁画遗迹、杂多县昂塞乡吉日沟佛塔群及其壁画遗迹等。这些遗迹为上个世纪文成公主庙等唐代摩崖造像发现以来玉树新现的又一批重要艺术遗存,具有重要学术价值和社会意义。
随后,熊文彬教授梳理了波罗元素遗迹在中国境内的分布范围。从时间上看,波罗元素遗迹主要流行与唐蕃至宋元时期,主要分为前弘期(唐-吐蕃)和后弘期(宋-元)。
从空间上看,波罗元素遗迹分布的地域十分广阔,西至西藏的阿里地区,东南至浙江沿海一带,主要分布在河西走廊、西藏腹地、西夏故地和江南地区。波罗元素绘画主要见于帛画、壁画、唐卡、经书插图和版画等。
最后,熊文彬教授简要介绍了各时期波罗元素的传播路线,并从文献、考古两个层面证实了这些路线存在的可能。熊文彬教授认为,青海玉树州扎多、囊谦、称多等地近年来发现的宋元时期的波罗元素佛教遗存,填补了唐代至元代这一地区藏传艺术的空白。
这些遗存的分布与西藏昌都相邻的类乌奇、巴宿和察雅等地同一风格元素遗存的新近发现,共同形成了西藏和内地之间传播的完整链条。
考古遗存和文献表明,玉树自唐以来就是西藏与内地之间交通干线的必经之路,这些遗存的发现不仅解决了西藏和内地之间波罗风格的传播路线问题,更重要的是,印证了唐蕃古道、茶马古道和驿站的走向及其在*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因而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撰稿人:四川大学研究生徐理、祝铭、吕瑞东、李旻、刘人铭、李佳黛
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