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样
◆不忘初心,继续前行◆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树立正确的学习楷模,优秀的模仿典范,自觉向榜样看齐,你才能变的和榜样一样优秀。
为了进一步深化团干培训效果,推出《榜样》特辑,以优秀共产*员为例,让工学院团学干部进行学习。
下面是部分今年表彰的全国优秀共产*员、优秀*务工作者、先进基层*组织代表,他们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榜样。
01
“樵夫”廖俊波人物简介
“能在现场就不在会场”
担任*和县委书记期间,廖俊波创造了“*和速度”,在一个传统农业县建起了省级工业园区,掀起一场改写农业历史的“工业革命”。短短四年,*和在建设“百姓富、生态美”的新苏区中山乡巨变,—年,*和财*总收入从1.6亿元增加到4.9亿元,GDP、固投、规模工业总产值翻番,年县域经济发展指数在全省提升35位,年首次进入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十佳”。
到南平市任职后,廖俊波始终奔波奋战在工作一线,周末几乎没有休息,曾经3天跑4个省份、会见6批客商。兼任武夷新区*工委书记以来,他组织开展“新区建设攻坚战”,共推动39个项目落实。他在武夷新区推行“先安后迁”,把条件好的地块作为被征迁群众的安置用地,努力解决好被征迁群众的后顾之忧。为了加快新区建设,他一刻都舍不得停歇,一直奔波忙碌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廖俊波经常走村入户、访贫问苦,与群众同坐一条板凳拉家常、喝大碗茶,群众都说“廖书记没架子、没官气”。他坚持在一线推动工作,口头禅是“能在现场就不在会场”。他把忙碌的工作当成乐趣,几乎每天只睡四、五个小时,从不叫苦叫累。在工作中,廖俊波经常鼓励干部“只要是为了南平的发展和群众的利益,不要怕犯错、有责任由我担”。
“俊波速度”——80天建成航天体验馆
游客在高铁武夷山东站下车,乘坐K1公交车前往武夷山景区的半路上,远远就可以看见一座巨大的火箭模型矗立在省道路边,这里是南平航天体验馆。去年4月24日首个“中国航天日”,航天馆正式开馆,大武夷旅游诞生一个补短板项目。
航天馆项目从签订协议到建成仅用80天,廖俊波在武夷新区创造了“俊波速度”。为了让航天馆项目尽快落地,他带队5次奔赴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洽谈。北京空间科技信息研究所所长原民辉记得,廖俊波每次都是议程满满,到饭点了,只好叫来快餐,边吃边谈。当航天馆已成为大武夷旅游的新热点,廖俊波又谋划建设“航天小镇”。就在他殉职的前一周,他还带队赴京与原民辉勾勒了“航天小镇”的发展愿景。
创新工作机制,工期从一年缩短到69天
武夷新区建设任务重、时间紧,产业项目要加速落地,廖俊波创出“下级派单、上级接单”工作机制。武夷新区闽铝轻量化车厢项目建成投产仅用了69天,刷新了“俊波速度”。“这个项目按照常规运作,从签约落地到建成投产,原本安排一年工期。我们类似项目之前在成都从建设到投产,以全国最快的速度也需要半年时间,没想到,在武夷新区仅需69天就可投产。”项目负责人张东贵说。
02
闯出脱贫致富路人物简介
最初合作社以其中一个村民组为试点,流转了几百亩地,光流转费用就得二三十万元,而塘约村的村集体资产在年洪灾过后总共还不到4万元。没钱办不了事,村里只好找到当地的农村信用社,希望以合作社的名义贷款,解决资金短缺的问题。
但信用社说,钱可以借给你们,只能借给个人,不借给集体。
村民本来就担心合作社给不了钱,所以才要村里先支付土地流转的费用,现在还要他们用个人信用贷款给村集体发展产业,这怎么可能呢?
最后村委会决定,由班子成员以个人名义向农村信用社贷款。最终,11名村委共贷到万元,合作社这才开始有了最初的启动资金。除了付清土地流转的费用,村里还用这些钱购买了农机、种子、化肥,把流转来的土地全部种上了莲藕。
到年下半年,村集体资金有了第一桶金。村民们看合作社有了收益,加入合作社的热情也高了起来。村里对土地、房屋、水利工程、集体财产等权属关系进行确权登记,明确了农村产权。共产*员网记者了解到,到年底,全村70%的土地都流转进入了合作社,到年底,全村所有土地已经实现全部入股。
“我家的6亩土地全部入股到了合作社,年仅土地流转和分红就分到元。”村民李金全说,盘活土地资源带来的收益和之前的种地收入相比可谓天壤之别。在土地没入股之前,李金全一家只能围着6亩土地转,一年攒不下几个钱;现在与合作社一起发展,全家的年收入在10万元左右。
合作社成立以后,吸引了不少外出务工的村民回来给合作社打工。合作社用工有限,村里又成立了建筑队、运输队和妇女联合创业中心,为村民就近就业提供机会。合作社成立之前,在外务工的村民有八九百人,现在只有四五十人还在外面务工。在*府的帮扶下,最近两年,塘约村修通了公路,疏通了河道,建起了新房,日子一天比一天好。
仅仅两年时间,塘约村凤凰涅槃:年,村人均纯收入从以前的不足元升至元,村集体经济从零增到万元,95%的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就业创业。村民的日子好过了,村干部却不轻松,彭远科说,他现在基本上每天天一亮就起床,忙到晚上八、九点钟甚至九、十点钟才回家。
03
第一书记尼玛江村人物简介
年,身为西藏昌都市交通运输局*工科副科长的尼玛江村告别新婚妻子,放弃城市优越生活,积极响应中央精准扶贫和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号召,主动请缨下基层,被选派到察雅县烟多镇雪东村担任*支部第一书记。刚到村里的时候,尼玛江村感觉到,对于年轻的选派干部,群众是持怀疑态度的。
到任的第一年,他就通过深入调查研究,了解了村干部和*员的情况,并经常与他们交心、谈心,增强了班子凝聚力,在群众中树立起良好形象。为了更好掌握村里情况,尼玛江村走村入户,深入田间地头,与群众拉家常、聊农事,了解群众家庭基本情况和生产生活上的困难问题,听取群众心里所想、所思、所盼。上任不到一个星期,他就走遍了雪东村的家家户户。
当时,尼玛江村通过调研,了解到雪东村是属于整村搬迁的扶贫村,可以说是底子薄、基础差,基本没有什么增收的办法。但是,村里也有自身的优势,村里不仅有擅长做木匠的手艺人,还有擅长唐卡绘画的,于是他就把这些作为重点,去积极争取一些项目资金。为了开办村里第一家家具厂,他8次登门说服村里为数不多的手艺人带领村民办厂,没资金,他就四处筹钱,再加上自己辛苦攒下的2万元存款,建成了雪东村第一家村办企业。厂里第一批大的订单因为买家的反悔,家具堆积卖不出去,从没做过生意的他四处打听销售门路,甚至动员自己的父母亲友带头购买,并拿出自己的积蓄为村民垫发工资。第二年,家具厂创下了10万元的利润,4万元发了工资,剩下6万元,让村民们第一次得到村集体的分红。村民们的干劲儿被激发起来了,在尼玛江村的带领下,雪东村组建了农牧民施工队;成立藏式绘画技能合作社;成立劳务输出协会;帮助群众申报扶贫贷款36万元,开办茶馆、藏餐馆、面粉加工厂等经济实体。截至年底,雪东村共兴办经济实体7家,累计增收万元以上,人均增收达余元,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25万元以上。
04
大国工匠胡双钱人物简介
在胡双钱工作的车间,目前还生产着波音和空客的零件,但胡双钱始终觉得,生产外国人的飞机零件,就像是个机器人,只有制造中国人自己的飞机,才能发挥自己的特长,做技术的创新,这种感情和造外国人的飞机是完全不一样的。
年,中国国产大飞机C终于立项,大飞机的制造让胡双钱忙了起来,不仅要做各种各样形状各异的零件,有时还要临时救急。有一次,急需一个特殊零件,从原厂调配需要几天的时间。为了不耽误工期,只能用钛合金毛坯来现场临时加工,这个任务交给了胡双钱。胡双钱回忆:“一个零件要多万,关键它是精锻锻出来的,所以成本相当高。因为有36个孔,大小不一样,孔的精度要求是0.24毫米。”0.24毫米,相当于人头发丝的直径,这个本来要靠细致编程的数控车床来完成的零部件,在当时却只能依靠老胡的一双手,和一台传统的铣钻床,连图纸都没有。打完这36个孔,胡双钱用了一个多小时。当这场金属雕花结束之后,零件一次性通过检验,送去安装。
年5月5日,C在上海浦东机场成功完成首飞。“很自豪,我当时眼眶也湿润了。”胡双钱回忆说。在《榜样》节目录制现场,当谈及“工匠精神”,胡双钱认为,所谓工匠精神就是工匠的良心,飞机关乎乘客生命,飞机零部件制造绝不能出差错,99.99%和%是天壤之别,是生与死的差别。这时台下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现在,胡双钱的工作车间成立了“胡双钱大国工匠工作室”,用以培养更多优秀青年人才。在培养青年人的方式上,他有自己的风格。他说自己绝不会直接告诉年轻人如何操作,而是让他们去反复思考和琢磨,在关键的时候,才会去点拨。胡双钱一周有六天要泡在车间里,有时候加班加到第二天早上,看到同事都来上班了,他倒觉得比别人多活了一天,觉得很开心,根本不觉得苦。已近退休年龄的他,似乎身上有用不完的劲儿,他说,别说是再干10年,哪怕再干20年,自己也很乐意,希望天上飞的飞机,都写着“中国制造”。
湖南农业大学工学院
指导老师
*佳彦
审稿
雷舒琳王*
文案
新媒体中心徐初永
编辑
新媒体中心徐初永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