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西藏商报”
为进一步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发展利用,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年7月,由芒康县文物局、旅游局与四川大学中国藏学研究所、考古系学者联合对芒康县境内纳西、帮达、嘎托等乡(镇)开展文物普查挖掘工作,并对芒康县境内的吐蕃石刻群进行了深入调查。
应为8世纪中叶至9世纪上半叶之间
芒康县文物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发现的吐蕃石刻中,迄今虽已发现两个地点有古藏文题刻,但或许由于年代久远、风雨侵蚀,岩石裂隙、脱落、风化较严重,在残存藏文中没有发现赞普称号或年号。“通过对比藏东地区同类题材的石刻,芒康境内发掘的石刻题材均是大日如来或大日如来与八大菩萨;造像风格多为高浮雕或阴线刻;大日如来及菩萨的装束也呈现出类似的样式与特征,多高发髻、戴宝冠、身着三角翻领长袍,是吐蕃赞普及上层的典型装束。由此判断,芒康吐蕃石刻所属时期应为吐蕃赞普赤松德赞至赤德松赞期间,8世纪中叶至9世纪上半叶之间。”该负责人说。
据了解,芒康县境内目前发现并经调查确认的吐蕃时期石刻共计8个地点。较集中分布于纳西乡、帮达乡、嘎托镇,包括摩崖造像、圆雕造像、古藏文摩崖题刻、玛尼石刻四类。其中,芒康县纳西乡扎果西沟现存7尊摩崖造像,时代约为9世纪初,于年被批准为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芒康县帮达乡然堆村朗巴朗增拉康造像,造像本体及座保存基本完整,但头光和身光不存,现存造像各部分间以榫卯相连,时代约当公元8世纪中后期至9世纪中叶,于年被批准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见证古代辉煌交通路线与文化交流
该负责人介绍,近20年来,伴随着考古新发现,藏东地区吐蕃时期佛教遗存的调查与研究成为海内外学术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