察雅县论坛

首页 » 问答 » 地理 » 知甘苦,品岁月一个外行眼中的普洱茶
TUhjnbcbe - 2020/11/14 8:54:00

不同时期的班章村大门,见证了当代普洱茶的蓬勃发展

关于普洱茶的文章很多,有说茶事的,有讲故事的,众说纷纭,普洱茶圈最不缺的就是专家和大神,这次我以普洱茶圈小白的身份写写一个外行眼中的普洱茶,随性的聊聊普洱茶的定义、起源、树种、制作工艺、贮藏和冲泡注意事项等等,希望能让入门级茶友对普洱茶多一些理性、真实的客观认知。

1.什么是普洱茶?

按照《GB/T—地理标志产品普洱茶》国家标准,普洱茶是云南特有的地理标志产品,以符合普洱茶产地环境条件的云南大叶种晒青茶为原料,按特定的加工工艺生产,具有独特品质特征的茶叶。普洱茶分为普洱生茶和普洱熟茶两大类型。

普洱生茶是以符合普洱茶产地环境条件下生长的云南大叶种茶树鲜叶为原料,经杀青、揉捻、日光干燥、蒸压成型等工艺制成的紧压茶。其品质特征为外形色泽墨绿、香气清纯持久、滋味浓厚回甘、汤色绿*清亮,叶底肥厚*绿。

常见的普洱生茶茶饼

普洱熟茶是以符合普洱茶产地环境条件的云南大叶种晒青茶为原料,采用特定工艺、经后发酵(快速后发酵或缓慢后发酵)加工形成的散茶和紧压茶。其品质特征为外形色泽红褐,内质汤色红浓明亮,香气独特陈香,滋味醇厚回甘,叶底红褐。

普洱熟茶

简而言之,就是把产自云南的大叶种茶树鲜叶经过摊晾、杀青和晒干得到的茶为晒青毛茶,晒青毛茶蒸压成型后是普洱生茶,晒青毛茶渥堆处理后再蒸压成型得到的是普洱熟茶,干燥后未经蒸压的毛茶被国标认定为属于晒青绿茶,不能叫做普洱茶。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国标认为只有大叶种茶树鲜叶才能做普洱茶,但实际上有部分在市面上流通的普洱茶使用的是中小叶种,如倚邦产区就有许多小叶种茶树,其中比较知名的如“猫耳朵”叶形大小与江南地区的绿茶接近,口感也颇具特色,虽然不是大叶种但依然被茶友们认定为普洱茶。此外还有少量产自缅甸、老挝与云南交界区域的茶叶虽然产地不在中国境内,但也在市面上以普洱茶的名义流通。

倚邦古茶园中的小叶种茶树

除了按加工工艺分为生茶和熟茶,普洱茶还有一些其他分类方法。如民间经常会按储藏时间长短将其分为新茶、老茶等等,5年内的茶叶被认为是新茶,广东省茶文化研究会在年发布了T/TEA-《陈年普洱茶》团体标准,将储藏时间在5~10年的定义为初期陈茶,10~20年的定义为中期茶,20年以上的定义为老茶。但需要注意的是真正储藏时间超过20年的老茶数量极少,且老茶如果储藏不当哪怕年份较长也没有什么品饮价值,在储藏过程中变质的茶叶甚至有害健康。

普洱老茶,包装纸已渐斑驳但价值不菲

还有根据茶园管理方式及茶树年龄将普洱茶分为台地茶、大树茶、古树茶等等,关于到底树龄超过多少年可以叫古树茶众说纷纭,有说一百年的,有说三百年的,这是一个比较主观的概念,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观点或权威的结论。云南省古树普洱茶收藏研究会年发布的T/YGPH02-收藏级古树普洱茶(生茶)标准将树龄超过年的人工栽培原生态古茶园出产的茶叶称为收藏级古树普洱茶,下面还有品鉴级和普世级等级别,感兴趣的朋友可以上网搜搜这个标准,它并未得到业界的广泛认可,仅供参考。

普洱古茶树

由于普洱茶的品质、口感和价格与产地密切相关,所以市面上出售的普洱茶还经常以产地+树龄进行区分,如老班章古树、南糯山大树、薄荷塘一类高杆古树等等,或者直接以产地代称,如老曼峨、冰岛、刮风寨、落水洞等等。这样的命名方式不太规范,但却是最流行的方式,每一个名字背后都有许多故事。

普洱茶采摘

普洱茶的产地还是树龄很难通过品饮或者审评的方式准确断定,目前还没有标准告知大家什么地产地什么类型的茶会是什么样的口感,主要是通过茶农或者茶商的描述来确定,这里面存在许多主观性和不确定性,给普洱茶的故事更蒙上了一层朦胧的色彩。

2.普洱茶的起源

普洱生茶的制作历史较长,准确诞生年代难以追溯,可以推断已有数百年历史;通常认为熟茶制作工艺成型于年前后。云南产茶的历史颇为久远,早在唐宋时期就有和茶相关的记录,但普洱茶走进中国千万茶友杯中却是本世纪才开始风行的事情。

据学界考证云南是世界茶树的发源地,现存世界上最古老的茶树就位于云南凤庆县香竹箐,据说树龄高达3年,它是一棵栽培型古茶树,也是目前发现的世界上最粗大茶树,其树干直径足有1.84米,要8个人合抱才勉强围得起来,被誉为锦绣茶祖。

据传3年的古茶树,现在已严格保护

有人认为关于普洱茶最早的书面记载是公元前年《华阳国志.巴志》里的“周武王伐纣,实得巴蜀之师……丹漆茶蜜,皆纳贡之”,但巴蜀多指当今四川省中东部和陕南、鄂西等地一代,与四川和云南还有较远的距离,说这段话记录的是云南茶较为勉强。

比较清晰的提到云南茶是公元年唐朝樊绰的《蛮书》,里面记载:“茶出银生城界诸山,散收,无采造法。蒙舍蛮以椒、姜、桂和烹而饮之”,银生城是唐代南诏国一节度府名,位于当今普洱地区、西双版纳州及临沧市的南部,和现在普洱茶的主要产区接近,且当地一些少数民族的饮茶方式如佤族的擂茶、傈僳族的响雷茶和油盐茶与历史记载较为类似。

公元年明朝平定云南并驻*,谢肇淛在《滇略》中记载“普洱茶蒸之成团,西蕃市之”,不仅明确的提到了普洱茶的概念,且对其制作工艺进行了描述。茶叶在唐宋时期都是用蒸青法杀青,到明朝之后才逐渐改为炒青,由此可见早在明朝初年普洱茶就已得名,尽管那时候的工艺与现在有较大区别。

普洱产区的古镇

关于普洱茶品饮风尚和制作工艺较为知名的一段记录是清朝阮福的《普洱茶记》,里面写道:“普洱茶名遍天下,味最酽,京师尤重之,福来滇,稽之《云南通志》,亦未得其详,但云产攸乐,革登,倚邦,莽枝,蛮砖,慢撒六茶山,而倚邦,蛮砖者味最胜……本地收取新茶时,须以三四斤鲜茶,方能折成一斤干茶。每年备贡者,五斤重团茶,三斤重团茶,一斤重团茶,四两重团茶,一两五钱重团茶,又瓶装芽茶,蕊茶,匣盛茶膏,共八色,思茅同知领银承办。《思茅志稿》云:其治革登山有茶王树,较众茶树高大,土人当采茶时,先具醴礼祭于此,又云茶产六山,气味随土性而异,生于赤土或土中杂石者最佳,消食散寒解*。于二月间采蕊极细而白,谓之毛尖,已作贡,贡后方许民间贩卖。采而蒸之,揉为团饼。其叶之少放而犹嫩者,名芽茶,采于三四月者,名小满茶,采于六七月者,名谷花茶,大而圆者,名紧团茶,小而圆者,名女儿茶,女儿茶为妇女所采,于雨前得之,即四两重团茶也;其入商贩之手,而外细内粗者,名改造茶;将揉时预择其内之劲*而不卷者,名金玉天,其固结而不改者,名疙瘩茶。味极厚难得,种茶之家,芟锄备至,旁生草木,则味劣难售,或于他物同器,则染其气而不堪饮亦。”这段话详细的描述了当时的六大茶山和制作工艺,是当代研究普洱茶的重要史料。

鲁史古镇上的老房子,也许徐霞客曾从这条路上走过

在历史上漫长的时期内云南出产的茶叶主要销往西藏等边疆地区,并因此形成了滇藏茶马古道。这条古道出现在唐朝时期,它与吐蕃王朝向外扩张和对南诏的贸易活动密切相关。公元年,吐蕃势力进入云南西洱海北部地区。年建立神川都督府,吐蕃在南诏设置官员,向白蛮、乌蛮征收赋税,摊派差役。双方的贸易也获得长足的发展,茶马贸易就是重要内容之一。南诏与吐蕃的交通路线大致与今滇藏公路相近似,即从今云南大理出发,北上至剑川,再北上到丽江,过铁桥城继续沿江北上,经锛子栏至聿赉城,前行到盐井,再沿澜沧江北上至马儿敢(今西藏芒康)、左贡,分两道前往西藏:一道经由八宿邦达、察雅到昌都;一道径直由八宿至波密,过林芝前往拉萨。茶叶运到西藏以后有的还从这里转口印度、尼泊尔,是古代中国与南亚地区一条重要的贸易通道。茶马古道与丝绸之路一样在历史上曾经发挥过重要作用,尽管已随现代文明的涤荡而逐渐湮没于历史的尘埃中,但它的历史价值永远熠熠生辉。

茶马古道路线图,图片来源见水印

在清朝时期主流的士大夫阶层很少喝普洱茶,所以鲜有关于普洱茶的诗词歌赋传世,而历史上其他知名的茶叶如松萝茶、龙井茶、武夷岩茶等都有许多不同阶层的文人墨客用诗文歌颂和记录,能查到的最知名的关于普洱茶的诗文是著名的打油诗创作者爱新觉罗·弘历同学,他在《烹雪》中写道:“独有普洱号刚坚,清标未足夸雀舌。点成一碗金茎露,品泉陆羽应惭拙。”这首佶屈聱牙的打油诗到底是乾隆御题还是后人附会之作不得而知。

在清末和民国时期普洱茶曾大量销往香港地区,因其味浓耐泡而在茶馆里广泛使用,那时候普洱茶非常便宜,远没有现在这么多故事,是底层老百姓饭后解腻的饮品。在港台茶商的炒作和推动下,大陆茶客尤其是京沪粤等地的茶客在0年之后开始追风普洱茶,尽管普洱茶行情在和年曾经两度出现低谷,但总体而言普洱茶价格一路高涨,名山古树茶逐渐成为茶圈奢侈品,少数茶叶甚至成为金融衍生品,吹起了一个更比一个大的泡沫。

广东芳村茶叶市场,这里的一场水灾牵动无数人的心

某品牌的一些普洱茶被认为是金融衍生品

浸泡在水中的金融茶,这里的水确实很深

现在普洱茶已经成为国内茶叶市场上最热门的茶叶品种,无论是广州的芳村还是北京的马连道,或者是上海的天山、大宁等茶城,抑或是国内各地的茶博会,唱主角的几乎都是普洱茶。喝普洱的人多,但对普洱茶有深入了解的茶友却很少,在茶圈经常存在一些误区,主要表现为:1、强调茶叶产地,忽视茶树品种。2、强调茶树树龄,忽视栽培、采摘和制作工艺。3、盲目跟从所谓的市场商业热点,重故事不重实质。接下来我们就针对性的做一些介绍,正本清源,激浊扬清。

3.普洱茶的树种

云南是中国主要的茶叶产区之一,普洱茶主要产自临沧、普洱和西双版纳几个地区,在这些地方分布着许多天然的或人工培育的茶树品种。大多数人在买普洱茶的时候主要看山头和树龄,对树种的

1
查看完整版本: 知甘苦,品岁月一个外行眼中的普洱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