察雅县论坛

首页 » 问答 » 常识 » 王川民国时期内地蔬菜传入西藏略考
TUhjnbcbe - 2020/10/22 22:54:00

王川,男,四川乐山人。四川师范大学教授、中国近现代经济与社会研究中心主任、中国近现代史专业、专门史专业硕士生导师,兼任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副会长、四川省巴蜀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四川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四川省民俗学会副会长、成都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四川大学博士生导师、四川省民族研究所研究员。

摘要:西藏地区开发史是近代时期边疆开发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清代以来,内地与西藏地方交往日益频繁,各类蔬菜也随内地官员、*队和民众的入藏而被引种。这一过程在民国时期(-)得到了继续。本文在现有成果的基础上,考察了近代西藏与祖国内地在蔬菜品种种植交流上的表现、事例,由于诸多方面的原因,这一交流成绩有限,但是它预示了西藏地区农业的一个发展方向,在中国农业发展史和中国现代边疆开发史上的意义不可忽视。

关键词:蔬菜贸易西藏农业汉藏贸易民国史

西藏地处“世界屋脊”,地域辽阔,气候复杂,生态类型繁多,自然资源丰富。昌都卡若遗址、拉萨曲贡遗址年前古青稞碳化颗粒的出土,表明青藏高原的原始作物是耐寒的青稞,西藏先民当时就在海拔较低、气候温暖的河谷,经营较为原始的农业生产。《旧唐书》卷《吐蕃传上》载:“其地气候大寒,不生秔稻,有青稞麦、褭豆、小麦、荞麦。畜多牦牛、猪、犬、羊、马。”表明内地在古代已经认识到西藏以种植、畜牧经济为主。可以说,西藏文明起源早,农业历史悠久,长期以来形成了以青稞、小麦种植,牦牛、绵羊放牧为特色的高原农牧业,所以,青稞糌粑、牛羊肉和奶酪成为了高原居民的主食。事实上,西藏的河谷等部分地区,植物生长的自然条件良好,作物种类较齐全。西藏农牧专家指出:“作物种质资源极为丰富,许多国外专家认为西藏是世界上多种作物起源中心地之一。”

对于古代以来西藏农业生产的状况,学界研究的论文和著述各有一些,研究范围广泛,涉及藏族与其他民族关系、经济文化交流、西藏近代史研究等各个方面。有藏族学者在实地调查后于年指出,清代多次向西康藏区徙入汉人,官兵不少与当地藏族妇女通婚,退役后自营生路,“有的开垦荒地,种蔬菜”,安家立业,“藏族人民还从这些汉族移民那里学得了种植各种蔬菜的生产技术,清代以前,种植蔬菜的人不多,清以后随着大量汉族官吏和兵丁退役定居,种植蔬菜才逐渐成了一种需要,受到藏族人民的重视”。

凌耀伦年在“中国明清史研讨会”上发表的论文《清代川边民族地区的经济开发》,以及刘正刚等在《西藏研究》杂志发表的《清代藏族农业经济初探》等三篇论文,均对清代西藏及其他藏区农业经济与经济开发的研究有所推动。如刘文主要以清代为时段,从移民与川西藏区开发、藏族农业经济发展的体现等方面,探索了清代西藏、川西藏区的农业经济,指出:清代众多的汉民移入聚居,对汉藏民族间的社会经济文化交流作出了积极贡献;藏族农业经济发展具有明显的地方特色。尤其是《清代藏族农业经济初探》一文,归纳了清代藏区农作物品种的普及,得出了“藏族地区农作物品种已较齐全,与中原内地的品种量基本等同”的结论。至于以中华民国为时限的西藏农业研究论文,喜饶尼玛、央珍合著的《民国时期的汉藏文化交流述评》是归纳比较全面而引人

1
查看完整版本: 王川民国时期内地蔬菜传入西藏略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