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张图:中国经济放缓的“余震”如何波及全球|中国GDP|瑞银集团
瑞银集团(UBS)经济学家们撰文指出,今年大宗商品出口商、再加工处理生产商以及发达国家出口商应做好准备以应对中国需求疲软给其带来的影响。
【推荐阅读】楼继伟:中国经济增长处于合理区间 经济进入新常态三张图:中国经济增长的短期利好与长期之痛瑞银集团(UBS)经济学家们撰文指出,今年大宗商品出口商、再加工处理生产商以及发达国家出口商应做好准备以应对中国需求疲软给其带来的影响。 新兴市场和大宗商品供应商正努力寻找办法以应对需求日益减少的中国需求。今年,中国经济受房地产低迷拖累未能维持之前的高速增长。 相比之下,美国、日本和德国出口商表现的更好,依然在源源不断向中国供应包括机器在内的资本商品。但据瑞银集团经济学家Donna Kwok、王涛(音译)和Jennifer Zhong的一项有关中国与全球经济的研究显示,现在这种情况可能很快将会改变。 随着今年中国房地产延续之前数年的下行趋势,长期来讲,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对工业进口的需求将会下降,分析师们在6月22日的一份报告中写道,不管美国或欧盟进口是否回升,大宗商品生产商、再加工生产商以及发达国家的出口商都应做好心理准备以应对今年中国需求疲软的影响。
美国、德国和日本对中国出口的份额增加 瑞银分析师们写道,截至2014年为止的十年中,以中国作为最大出口对象的国家的数量翻了两番。而同一时期,以美国作为最大出口对象的国家的数量几乎减半。 就出口占GDP的比例而言,几乎所有瑞银调查中涉及到的国家都表示对中国的出口有所增加;日本、韩国、美国、巴西、加拿大、智利等国对中国的出口翻了一番,德国、欧盟对中国的出口增加了3倍,而澳大利亚等国对中国的出口更是翻了两番。 对包括南非、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和巴西在内的大宗商品出口国而言,我们已经可以预见中国经济放缓对这些国家的负面影响。
中国大宗商品进口处于2009年以来最低水平 而那些最依赖中国的电子产品需求的再出口国家,如台湾、韩国、菲律宾和越南,则表现的更好。越南和菲律宾通过增加其市场份额,以及提高向中国出口的电子产品和纺织品的价格而增加了对中国的出口。与此同时,台湾和韩国则增加了向中国终端消费者的供应。 瑞银经济学家们指出,自全球金融危机以来,加工业在中国出口中的地位有所下降。由于发达市场需求疲软以及低端行业和劳动密集型行业的竞争力受到侵蚀,中国正在向价值链上游进*。这可能意味着发达国家的出口商对中国的出口将有所减少,而这些国家也将面对越来越多来自中国的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