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年12月,全国地理标志农产品总量为个,其中果品类个,占总数的27%,是种植业、畜牧业、渔业三大类22个细分类别中地理标志数量最多的品类。
从省域范围看,山东以个地标果品遥遥领先,位居第一位,四川、山西、新疆、浙江地标数量分别为69、58、54、53个,均超50个,前五个省份总量就达到全国的1/3。广西、陕西、河南、贵州、江苏、湖北、甘肃、辽宁8个省份果品数在全国的占比均超过3%。
而北京、上海、西藏、吉林、天津、青海数量均在10个以下。其中:
北京:延庆国光苹果、安定桑椹、昌平草莓、通州大樱桃、延庆葡萄、海淀玉巴达杏、延怀河谷葡萄、庞各庄金把黄鸭梨、茅山后佛见喜梨;
上海:金山蟠桃、三林崩瓜、马陆葡萄、亭林雪瓜、庄行蜜梨、奉贤黄桃、白鹤草莓、七宝黄金瓜;
西藏:朗县核桃、林芝苹果、察隅猕猴桃、芒康葡萄、加查核桃、左贡核桃、察隅花生、察雅苹果;
吉林:集安山葡萄、大安黄菇娘、大安花生、大安香瓜、华家甜瓜、白山蓝莓;
天津:大港冬枣、静海金丝小枣、徐堡大枣、桑梓西瓜、茶淀玫瑰香葡萄;
青海:乐都大樱桃、民和旱砂西瓜、同仁黄果梨。
图1果品类地理标志产品区域分布数据来源:农业农村部(截至年12月),制图:农参
中国水果大省区,常年呈三足鼎立之势:山东,牢牢占据产量第一的宝座,年以万吨的产量卫冕冠军,在苹果、樱桃等果品里很有话语权;陕西,凭借陕北、关中和陕南不同的地域优势,从苹果到柿子,从猕猴桃到葡萄,各种缤纷鲜果造就了八百里秦川的甜美;而广西,中国最大的单一水果产区——年水果种植面积.57千公顷,位居全国第一,无论是荔枝、香蕉、火龙果这种南方水果很常见,连看似北方的柿子、梨、大枣等水果也大有种植,有“水果王国”之称。
从地理标志认定的角度,对相关省份做进一步分析,山东,认定数量最多,占到全国的11.98%,超十分之一,以个遥遥领先于排名第二位的四川(69)。16地市以青岛、威海、临沂、济南4市数量较多,依次为22、17、13、11个;聊城、菏泽、淄博、东营、日照、烟台地标果品数量都在3个以内。
山东个地标果品中,肥城桃、昌乐西瓜、烟台苹果均入选《中国农业品牌目录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下称《目录》)。而在《目录》中有9个产品入选、数量排名第一位的陕西,申请果品类地标数量仅有47个。同样,世界水果行业公认的“果业天堂”——云南,果品认证数量也较少,排名到了18位。表明这两个省份在地标认证方面尚有较大潜力。
二、按时间看果品类地标认定规律
从认定时间上来看,年和年是两个认定高峰,年认定98个,年则达到了个。从整体认定趋势看,数量最少的年份也没有低于40个,呈现比较高位的认定通过率。-年,数量基本处于上升趋势,但年的个下降到年的40个,超个的落差给果品类地理标志的认定增添了不确定性。
图2果品类地理标志产品认定年份分析数据来源:农业农村部(截至年12月),制图:农参
年认定的40个果品分布在安徽、福建、广东、贵州、河北、黑龙江、湖北、江苏、山东、山西、上海、四川、西藏、新疆、浙江和重庆16个省市,其中江苏认定数量最多,有8个,分别是泰兴雪梨、丁庄葡萄、骑岸大方柿、张浦黄桃、恒北早酥梨、石桥黄桃、阳湖水蜜桃、余姚樱桃。
三、按类别看果业发展布局
对果品类地理标志进行细分,据不完全统计,数量较多的小类大概包含了常见的水果品种,如梨、苹果、桃、西瓜、葡萄、枣等。其中,梨的地标认定数量为87个,包含了雪梨、鸭梨、酥梨、砂梨等;苹果认定数量为66个,桃认定63个,西瓜62个。
除了大众水果,果品类中还认定了树莓、橄榄、人参果、番石榴等小众水果及榛子、核桃、松籽等坚果。
图3果品类地理标志产品细分品类分析数据来源:农业农村部(截至年12月),制图:农参
四、果业助力乡村产业振兴
在山东,烟台是世界水果登陆中国的东大门,“烟台苹果”已形成千亿级国家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并成功入选中欧地理标志协定。
在江苏,“让农民富裕文明起来,过上城市品质的生活”是历代谢湖人的梦想,以谢湖大樱桃为媒,谢湖村培育特色旅游产业,打造乡村振兴新引擎。通过连续举办13届樱桃节采摘活动,年吸纳游客达40万余人次,谢湖村成为城里人休闲的首选之地,樱桃产业赋能的谢湖村谱写了樱桃红、产业兴、生态美、百姓富的乡村振兴新篇章。
在陕西,富平县是闻名世界的尖柿优生区,围绕“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标准化生产”目标,制定出台了《关于全面推进尖柿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大力推动富平尖柿产业健康发展。目前,富平县柿子种植总面积达到36万亩,挂果面积13万亩,年产鲜柿25万吨,加工柿饼6万吨,年产值50亿元。
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中,有条件的地域应因地制宜、抢抓机遇,以地理标志农产品为抓手,大力发展地域特色果业,做大做强果品品牌,助力农民增收,助推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