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解放军报
年,吴陆益怀揣军旅梦,从家乡安徽枞阳踏上西去的列车,一路辗转数千公里,来到驻西藏拉萨某部服役。
第一次踏上高原的吴陆益,被眼前壮美的风景深深震撼。站在营区的操场上,喊着嘹亮的口号,吴陆益心中涌动着一股激情,“趁年轻,在‘世界屋脊’挥洒青春”。
3年服役期满,吴陆益难以割舍对高原的情感,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报考了西藏民族学院成教部文秘班。没想到,他被顺利录取,成为一名定向西藏培养的大学生。拿到录取通知书,吴陆益暗下决心:“既然西藏选择了我,我就留下来,在这里干出一番事业。”
上世纪90年代末,西藏大力推进普及小学六年义务教育工作,教师队伍亟待壮大加强。吴陆益毕业后,和同届的几名同学“改行”成为小学教师。
“我就读的不是师范专业,也没有教学经验,能教好吗?”吴陆益内心忐忑。上岗前,他首先当起学生。当地组织教师培训,不论什么学科他都积极参加,记笔记、写心得、做试讲,“忙得废寝忘食,有时做梦都在备课”。
到察雅县扩达乡岗卡小学“走马上任”的经历,吴陆益记忆犹新:“我真是骑马去的。”从县城到扩达乡60多公里的路程,吴陆益和带路老乡走了整整两天。不怎么会骑马的吴陆益,不小心从马背上摔下来,磕伤了下巴,至今还留着一道疤痕。
用吴陆益的话说,当时的岗卡小学,“除了孤零零的校舍什么都没有”——宿舍里没有水电,周边也没有商店。
支撑吴陆益留下来的,是学生们渴求的眼神——40多名学生飞奔到校门口迎接他,围着他问东问西。
“当时我的心像被针扎了一下。”吴陆益说,那一刻,他坚定了自己的目标,“再苦再难,决不落下一个学生。”
雪域高原的军旅经历,让吴陆益养成吃苦耐劳的品格。通往县城的路途遥远,他很快就学会了骑马。没有水吃,他就挑着水桶,每天徒步到山下担水。
出身农村的吴陆益,很能体会山区孩子成长的不易。他深知,只有通过学习,孩子们才有可能走出大山、改变命运。他在教学上一丝一毫都不懈怠。有些学生跟不上学习进度,吴陆益就在课后抽出时间,为他们耐心讲解。有些学生因种种原因辍学,寒冬腊月里他冒着风雪家访,苦口婆心劝说他们重返校园。
吴陆益同时负责学校语文、英语等多个学科的教学。授课中,他发现学生汉语基础薄弱,就尝试把当兵时学的歌曲教给他们,为的是纠正他们的发音,培塑他们艰苦奋斗的品格、保家卫国的志向。《团结就是力量》《我和我的祖国》……动听的歌声从孩子们口中唱出,爱国的种子在他们心里扎根。
授课之余,吴陆益还管理住宿生的饮食起居。看到学生生活困难,他常掏出自己的工资帮衬。查铺时发现学生生病,他连夜带学生赶往几公里外的镇卫生院就诊。
从教24年来,吴陆益先后在岗卡小学、吉塘镇小学、香堆镇小学任教,年调入察雅县第一小学。从一名普通教师成长为区级学科带头人,吴陆益见证了西藏教育事业翻天覆地的变化:“学校建起了崭新的教学楼,我们也有了职工住房。如今的教学条件,比原来不知道要好多少倍。”
更令吴陆益欣慰的是,很多学生毕业后选择回到西藏工作。当年唱着《团结就是力量》成长起来的学生扎西次培,如今成为吴陆益的同事,与他并肩奋战在教育战线。“吴老师教给我人生的‘启蒙曲’,更教会我如何去实现人生价值。”扎西次培说。
格桑花开了一年又一年,毕业生走了一届又一届。如今,吴陆益已到退休年龄,但他依然选择坚守。
“我是一名党员,还是一名老兵,要用比普通党员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吴陆益说,他将继续扎根在祖国需要的地方,浇灌雪域高原希望的花朵。
上图:年6月,察雅县第一小学六年级学生给吴陆益写下毕业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