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8日下午,久雨初晴,在渝北区爱融荟城随棠书苑,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重庆新诗学会副会长周鹏程长篇报告文学《藏地心迹》分享会在此举行。这是《藏地心迹》继年7月9日在西藏昌都、年9月29日在重庆龙门书院后举行的第三次分享会。
分享会在重庆两位新锐女诗人杨翠、润叶朗诵周鹏程的诗作《写给达因卡的兄弟姐妹们》拉开了序幕,声情并茂的朗诵,让人回到了祖国的边陲西藏,回到了昌都,回到了奔流不息的金沙江、澜沧江,回到了援藏干部的日日夜夜。
在和主持人的对话中,周鹏程给参与分享会的来宾和读者介绍了《藏地心迹》的采访经历、写作经过和心路历程:
年10月,作者受重庆市作协派遣,到西藏昌都深入采访重庆援藏干部及当地干部群众,时间长达一个月。在采访中,他遇到了很多感人的故事,这些故事在他的写作中不断浮现,常常感动得热泪盈眶、有时甚至写得泪流满面。他感慨地说,在西藏。除了蓝天白云,雪山草地,漫山遍野的牛羊,还有广大援藏干部抱着舍小家顾大家,建设边疆、报效祖国的高尚情操,他们克服了身体上、心理上、语言上的多种困难,为昌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默默地工作、默默地奉献。援藏干部的精神让他感到作家的职责,就是要用笔,把援藏干部的情怀、业绩、牺牲写出来,诠释国家援藏政策初衷和全国各省、区、市对口援藏的意义。
于是,从昌都回渝后,他带病闭门3个月开始创作,于年2月完成作品初稿,5月,这部多页,字数约35万,图片70多幅的《藏地心迹》报告文学作品带着浓浓的墨香呈现在读者面前,同年,《藏地心迹》获得重庆市第十五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
对此,重庆市作协副主席、西南大学教授蒋登科认为,《藏地心迹》是一本有高度的、有温度的、有厚度的、有情怀的书,完整、深入、真实地再现了重庆援藏干部在西藏的工作与生活,写出了我们时代的正能量,写出了对这片土地的热爱,写出了对重庆援藏工作队的敬意。
分享会上,重庆第八批援藏干部李飞、谭祺斌也分别介绍了自己的援藏工作和感受。李飞说,作家周鹏程在一个月的时间里共采访了多名重庆援藏干部及当地干部群众,包括教育、医疗组团、专技、党政和察雅、类乌齐、芒康三县。每天基本上就是10点开始工作(昌都上班时间为早上10点),晚上11点结束,回到宾馆后再整理采访笔记,常常是深夜两三点钟才能休息。“没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李飞用这句话表达了对作家周鹏程和他的报告文学作品《藏地心迹》的敬意。
分享会上,作家周鹏程透露,作为《大地三部曲》,第一部《藏地心迹》已于年出版;今年反映重庆脱贫攻坚伟业的第二部《大地回声》已经完稿,年内即将出版;第三部《天地之间》的写作,也正在筹划实施中。他还透露,目前将《藏地心迹》改变为影视作品的工作正在进行,自己今后的创作重点,将转向影视剧创作方面。
本次分享会由重庆纪实文学研究会、渝北区龙山街道、渝北区图书馆随棠书苑分馆举办。分享会结束后,还进行了现场签名售书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