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芒康县纳西乡加达村新貌。记者桑邓旺姆摄
图为芒康葡萄迎来丰收。记者桑邓旺姆摄
夏雨纷纷,走过乡间地头,一片片用绿色描绘的美景映入眼帘,枝头萌发新芽,风来清爽舒适,三江并流、怒江峡谷、天堂花都……种种美景让游客流连忘返。
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三农”发展画卷精彩连连。
在充满希望的田野上,昌都市深化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深化农村改革,抓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拓展农村就业空间和农牧民增收渠道,扎实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三农”工作交出满是亮点的成绩单:“十三五”以来,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4.6%,农牧业产值年均增长6.7%,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93%,累计解决了35万农牧民饮水安全问题;年,全市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元。
产业兴旺、乡村优美、农民安康……一幅绿水青山的美好画卷在藏东大地铺展开来。
以产业打造特色品牌
年10月,旺秋一家特别忙。葡萄熟了,忙着采摘。随后需清洗晾干、密封装罐……虽然累,却很甜蜜。
作为芒康县纳西乡纳西村众多葡萄种植户之一,旺秋家栽种了2.8亩葡萄。近年来,通过栽种葡萄酿制葡萄酒,年均增收近2万元,实现了增收致富。
自年起,芒康县纳西乡、木许乡、曲孜卡乡等沿江乡镇,陆续被当地政府纳入到连片葡萄种植工作中,以培育品牌为抓手,以提质增效为核心,培育和发展了芒康葡萄系列品牌,芒康县龙头企业公司数量逐渐扩大,“达美拥”“藏红甘露”等成为了区内外颇有名气的葡萄酒品牌。
葡萄酒品牌的成功打响,是昌都市农业现代化和产业转型升级发展的一个缩影。
据统计,截至目前,全市规模化种植基地个,基地种植规模达6.33万亩。全市规模化养殖基地25个,养殖规模4.1万(头、只、羽)。自年3月土地(耕地)确权工作全面启动以来,昌都市共完成土地(耕地)确权颁证面积万余亩,发放土地确权证8.万本,完成率%。
围绕“五大养殖基地”和“七大种植基地”产业布局,全市已建成产业项目共计个。年,产业项目总收益2.49亿元,带动14.66万人增收。全市农畜产品加工业产值同比增长10%,实现产值万元。
类乌齐牦牛、阿旺绵羊、八宿荞麦、察雅黑青稞……昌都市成功打造出一大批特色产业品牌,激发了乡村振兴的活力。
以生态带动绿色发展
依山傍水,一排排崭新的休闲帐篷错落有致;田间地头,一片片充满生机的绿草红花交相辉映;走进乡村,一幅幅诗情画意的景色令人陶醉。
环境美了,村民的思想也灵活起来,纷纷在家门口开起农家乐,腰包渐渐鼓了起来。美丽乡村建设不仅是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
年,全市完成卫生户厕改造户,完成率.2%,累计完成户厕改造户,农牧区卫生户厕普及率达34.06%;截至年,共清理农村生活垃圾吨。“厕所革命”、村庄清洁、农村生活垃圾污水治理等专项行动,使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农村成为生态宜居的美丽家园。
今年5月31日,昌都市乡村振兴局正式挂牌成立。为全面推进村庄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年计划实施农村户厕改造1.45万户,实施农房改造户,实施12个乡村振兴试点示范村建设,实施巩固拓展提升项目个。
在打造美丽乡村的同时,基础设施建设也在同步推进。昌都市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把公共服务聚焦在农村,全面发展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事业,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多年来,经过不断的整治发展,全市农村村容村貌越来越美,老百姓的生活过得有滋有味。
以政策扩大增收范围
昌都市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的内生动力。
背水、晒盐、收成、售卖,这是芒康县纳西民族乡盐民的日常生活,由此形成的连片盐田成为众多游客的“打卡”地。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盐田姑娘”通过专业培训摇身一变成为能说会道的导游,盐田的历史、盐民生活的变迁,正从她们口中讲述给越来越多的人。
新时代对“三农”工作提出了新要求。近年来,昌都市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牧区发展”主题,以集中培训、下乡指导等方式,在11个县区开展实用技术培训,通过一门手艺实现致富增收,更造就出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
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稳岗就业成为脱贫攻坚的关键一环。昌都市大力开发“门口”就业岗位,年至年,累计培训贫困人口5.58万人,实现转移就业3.45万人。
以蓝天圣洁公司为平台,昌都市开展了一系列消费扶贫活动:对11个县区农畜产品质量过关的企业,签订长期战略合作关系,初步打通天津、福建、重庆扶贫消费市场,建立昌都京东扶贫馆电商渠道,等等。年,全市消费扶贫认定产品种,消费扶贫总金额达.3万元,持续巩固提升了脱贫成果。
如今的昌都,处处洋溢着勃勃生机,“三农”工作也必将实现新的更大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