察雅县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这群官兵用自己的青春聆听雪域高原的心跳 [复制链接]

1#
医院订阅哦!

大好河山我守护

——昌都支队特战一中队官兵扎根雪域高原忠诚履行使命纪实(上)

美丽的青藏高原,大好河山。

澄澈的蓝天,清凛的雪山,怒放的格桑花,热辣的高原红……已在此驻守了多个日夜的昌都支队特战一中队官兵,深深挚爱着这里的每一寸土地、每一种颜色和每一个人,他们不断提纯忠诚基因、炽盛亮剑血性、锻造过硬本领,甘愿付出一切,以守护雪域高原的美丽和平安。

而这山、这河,也因着青春的战斗与守望,装点出壮丽而绚烂的最美颜色。

纯净到近乎透明的蓝

第一眼的高原,最是难忘。

当兵入伍,战士甘润头一次坐飞机进藏,头一次见连绵雪山,头一次离天这么近。“太震撼了,我从没见过这么清澈、纯粹的蓝!”航程1小时,他没舍得多眨一下眼。

美丽却也需要代价。一下飞机,甘润就被寒风吹个透心凉。雪山不见了,满目是光秃秃的荒山。一路车行颠簸,胸闷气短、昏昏沉沉,高原反应接踵而至。到中队一看,简直就是“山沟沟里夹座营房”。

10年前奉命抽调援藏的中队官兵,感受更为深刻——

这是一支组建于抗战年代的英雄部队,前后历经7次整编,南征北战、薪火相传。年,因维稳任务需要,一纸*令将原本驻守在广州花都的中队,整建制抽组进藏。

刚上高原,没营房、没保障、没训练场,官兵们就自力更生、白手起家。最困难的是用水,运水车3天才来一次,一盆水要分三四次用,铁皮桶焊在架上当淋浴,没几分钟就冻成冰坨,每洗一次都像打仗。

采访中,官兵们最爱讲老班长的故事,讲他们对抗比武,9比0横扫对手,一战显威传美名;讲他们雪夜出击,徒步行*70公里,神兵天降擒顽凶;讲他们10年内8人提干,精武强能当标兵。讲着讲着,讲的人也成了老班长。

就这么苦着、熬着、战斗着,官兵把根深深地扎在了雪域高原。在这儿待久了,他们也和这蓝天一样,心灵通透而澄净。想得少了,自然专注;看得远了,心神才宁。

中士张雷雷笑说,当兵8年,他赶上中队3次整编,番号、任务几经变换。今年1月,中队适应新体制调整,改编为特战中队,担负驻地反恐突击任务。用支队领导的话说,这跨度不亚于10年前的千里入藏。

“我对咱中队有信心,现在最缺的就是时间。”中队长罗文超的笑容下,难掩着压力。大年初三,中队接到命令,要于3月下旬赴总队参加“魔*周”对抗训练。刚刚转编,很多课目从未展开,而留给他们的只剩不到一个月。

一份密密麻麻的训练周表,透出官兵的拼劲和韧性:早上5点起床,全副武装五公里“开胃”,全天满负荷高强度训练,晚上还有两小时夜训“加餐”……从满天星斗训到星斗满天,他们个个拼尽全力,人人咬牙坚持。

初春微寒,一场雪下了又停,映出天边的蓝。训练场上,官兵仍在忘我地训练着。恰似10年前,不少家在南方的官兵第一次看见大雪时的惊喜雀跃,却浑然不觉那点点雪白,已落在他们身上,融进了*装里。

冰封至极度严寒的白

俯卧雪丛中,脚尖传来扎心的疼,胃饿得火烧火燎,满眼是炫目的白……年9月,第一次经受“魔*周”极限考验的中士罗德刚,在某个瞬间,突然读懂了刻在心底的一个名字。

“杨靖宇”——70多年前,中队前身正是为纪念这位抗战名将而组建,部队番号不停地变,旗帜却一脉传了下来。他生命最后时刻那场冰天雪地里的战斗,官兵们早已耳熟能详,可远隔了半个多世纪的战火硝烟,故事背后的精*也渐渐被白雪掩埋。

为找寻答案,去年9月,指导员曾鑫远赴吉林靖宇县,踏上寻根之旅。苍松翠柏、远山如黛,将*铜像目光炯炯、昂首远眺,似乎依然在守护这大好河山,又像在观望着战斗在雪域高原的传人。

那一刻,曾鑫无比强烈地感觉到,白山黑水与雪山冰河之间,有根线把他们牢牢地系在了一起。

执干戈以卫社稷,我以热血化寒冰。高原的雪白之下,并不平静。年6月,察雅县发生一起恶性持枪杀人案件。进藏才半年的中队官兵临危受命,突击抓捕。到达现地,嫌犯恰好外出,为确保一网打尽,特战组决定潜伏待机。

1小时、2小时、8小时……时间像磨盘一样,碾着官兵的心。高原白天日头*,皮肤被烤得生疼;夜里气温骤降,只着单衣的官兵冻得瑟瑟发抖,枪管上挂满白霜。

忍耐,继续忍耐,唯有忍耐。最困难、最痛苦的时候,官兵们在心里一遍遍默念那个名字,像“杨靖宇”一样去战斗。最终,46小时坚持忍耐,换来30秒雷霆突击,一名主犯被当场击毙,两名嫌犯束手就擒。

闯过高原的人都知道,雪山美景不只意味着极度冰寒,更潜藏着不可预知的危险。

那年寒冬,时任中队长赵治国带领特战队,对一犯罪团伙展开雪地追捕。海拔多米的雪山,几十厘米厚的积雪,路已无迹可寻,一脚下去就可能是树窝、深坑,甚或悬崖。官兵们用背包绳前后绑在一起,深一脚、浅一脚地往上爬,磕了、摔了,滚一身白,都有绳子紧紧牵在一起。

10年,50余次战斗,次次完胜。那些惊心动魄的战斗瞬间,在官兵讲来总是云淡风轻,倒是这雪裹冰封的白,永远留在了记忆里。

中队战士说,他们最爱看的就是高原的雪景,最害怕的也是下雪。因为每到这时,必有抗寒训练相伴。

冰天雪地里,官兵们精赤上身,冻得全身打颤,冻得骨头缝里都结上了冰。他们嗷嗷叫着冲上训练场,以白雪洗身,练体能、练摔擒、练格斗,直至练得浑身发热发烫,泛起一片红。

炽燃于火热腔膛的红

雪白,血红。

那一年,上士*元山嚼着一口鲜血,奔跑在赛场上。

米障碍成绩优异的他,是那次总队比武的夺冠大热门。可偏巧,几天前牙疼发作,生生把个好汉折磨成了“病猫”。眼看要上场,腮帮子还一胀一胀地疼着,*元山急了。他扳住牙,一狠劲,把它掰了下来,鲜血直涌。

哨音响起,*元山潇洒一笑,把牙随手一丢,起跑、发力,如猛虎下山,一举夺魁。

血可以流,汗可以流,但想让中队官兵认输,绝不可能!

上高原第一年,中队与友邻机动驻训部队展开对抗比武。恰赶上3月份任务紧张,官兵们只能用半套人马备战,拼尽全力和对手硬杠。针尖对麦芒,4比4,特战一中队以小分惜败。

从来都流血不流泪的小伙子们,那一回哭红了眼。“不服!重新比过!”*元山、刘春红几个人堵上支队长的门,要求重赛。总队领导来视察,他们又自揭伤疤,主动请战。

比就比!10月份二度交锋,一心雪耻的中队官兵以原班人马应战,6比3,打了个漂亮的翻身仗。从那以后,他们参加的区域性对抗比武,就从未输过。

在支队,特战一中队有着“魔*中队”的封号,不只是因为他们“魔*式”的训练强度,还因它超“恐怖”的竞争氛围。在这个地方,比试、对抗是家常便饭,中队训练“龙虎榜”成了“变脸”最快的地方。班长和班长比,战士和干部比,指导员也要和中队长较较劲;比考核课目,比自选动作,就连吃饭、唱歌、打扫卫生,也必须分出高低。

其他单位的官兵望而生畏,不想来,可来了这里的人却个个不想走。这次中队改编,很多战士因不属于特战专业,必须调整到其他中队。几乎每一个离开的人,都是流着泪走的。男儿泪,火热滚烫,一如他们腔膛里炽热燃烧的红。

说到红,特战一中队的老兵,还都会有一脸标志性的高原红,伸出手来,皴裂的皮肤沁上了沙土的颜色,摸上去有种粗砂的质感。这红与灰都让人心疼。

采访中,记者有意问起官兵:“如果让你和家人介绍西藏,你会怎么说?”每一个人都是笑笑,沉默两三秒,认真地说:“给他们讲讲这雪域高原的美景吧,天蓝、雪白、花红……”话语中,雪域坚守的所有艰辛、疲惫、牺牲、付出都淡去了,只融进了这如诗如画的美丽之中,融进了如火如歌的戎马青春。

可爱的官兵也许从未意识到:其实,你们才是这雪域高原、这大好河山的最美颜色。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