察雅县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奇角旮旯的事儿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医院哪家治疗比较好         https://m-mip.39.net/nk/mipso_6983144.html

奇闻轶事藏锅炖

拉萨

在藏语中

“拉”是指神

“萨”则是指土

两字合在一起就是“圣地”

拉萨就是一个围绕大昭寺的坛城

而大昭寺

是以释迦牟尼佛祖12岁等身像为中心的坛城

拉萨的一切

都是以这尊佛像为原点发散开来

拉萨一词最初来自“热萨”

藏语里山羊称“热”

土称“萨”

相传文成公主进藏

夜观天象

发现吐蕃地形似罗刹女

而大昭寺所在地当时还是沼泽

是罗刹女的心脏处

因此用大量的山羊背土填水建寺

这是热萨的来历

人们从四方前来朝拜

慢慢就有了市集

有了市集以后

就有了拉萨老街

西藏就是一个以拉萨为中心

四周雪山环绕的坛城

同时拉萨也是一个盆地

传说

文成公主对拉萨这样描述

东方山岭起伏

状若猛虎将跃

西方两山夹谷

恰似雄鹰展翅

南面流水迤逦

形如青龙盘旋

北面岭叠坡缓

活像灵龟爬行

而西藏的各个地区

是以雪山、峡谷、盆地、江河、湖泊等构成

各个州县市

就是各种教派占山为王

发展牧业

形成自己独特的游牧文化、服饰

以及宗教节日

求得神灵的护佑

自成一派

以此来宣布自己的势力范围

01

觉母

在察雅县

有一座寺庙

名曰:觉克寺

那里很特别

出家人都是尼姑

觉克寺三面环山

北侧山腰处有一条突出的山脊

寺庙就建在哪里

大片的僧房以土质夯墙为基,平顶

在寺庙的东侧

这些僧房如梯田般沿山梯次而建

很有规模

僧人们从土色的僧房里鱼贯而出

前往大殿准备操课

那场面极为震撼

上百名着红色僧袍的僧人

走在青绿色开满野花的山坡上

排成了一条红线

这条红线沿着山体慢慢转了一个大弯

来到寺庙

走近她们

大都因为见了陌生人而害羞低头

用眼角的余光偷看

来的游客会受到她们热情的款待

必定能喝到康巴人非常好喝的酥油茶

但如果再加点牛奶

放点砸碎的核桃

然后泡进去风干肉或者奶饼

风味更美

如果你不在乎拉萨人固执地的说

那不是酥油茶

那是奶茶,管他的

然后再来点糌粑

觉姆们必定吃惊地看着

再用勺子

挖大一坨酥油

还弄一大把白糖和糌粑一起放进了茶碗

快速揉好糌粑并放进嘴里

那必定是美味

很快

面前的茶碗一干二净

看上去基本可以不用洗了

它确实被用糌粑蹭得锃亮

吃完

还差一点点就习惯性地把碗拿起来

放进怀里带走

混搭

也是一种任性

嘿嘿

本想在大殿后面的斜坡拍一张合影

结果自讨苦吃

这个坡真陡

坡上全是草

刚下过雨

草尖还有露珠

所以摔了好几次

狼狈不堪地爬起来又摔倒

如此反复被她们笑了好几次

拍摄结束

坐在草地上直接往下滑

她们又在后面笑

告辞时

会为每一个客人送上祝福平安的哈达

所有笑过的觉姆

则自发地站到了寺庙大门口

屋顶上或者山坡边

站成一片红色

挥着手喊着

雅莫,雅莫

(一路平安,慢慢走)

02

查杰玛大殿

始建于年的查杰玛大殿

外观为一座方方正正的三层建筑

外墙涂以红、黑、白竖条

初来乍到

还以为这是一座萨迦派寺院

后来才明白

此三色条纹其实是三怙主的象征

白色代表观世音

红色代表文殊

黑色代表金刚手

这座寺庙主要属于噶举派

是噶举派的一个分支

叫达隆噶举

但又不全是

它后来接受了宁玛派的一些观点

甚至在三个扎仓(僧院)中

保留了一个宁玛扎仓

另两个扎仓分别为达隆扎仓和萨玛扎仓

查杰玛大殿

应该是整个藏区见过有年代的建筑中

最为高大的单体建筑

它高约50米

面积为多平方米

有三层

一层为经堂大殿

供奉众多的佛像、唐卡

此地珍藏着金汁书写的经文和贝叶经

二层红殿供奉着水中释迹像和罗汉

三层白殿较小

存放珍贵文物多件

另有国家一级文物的格萨尔九龙金马鞍

几位重要将领的马具剑戟等

类乌齐寺闻名于藏区的一个重要原因是

此地有雍正帝御书匾额“法振西陲”这四个字

“法振西陲”

显然含有对该寺权威地位的肯定和赞赏

这一词也被译成了藏语“格培林”

一座寺院有三大活佛、三种扎仓

三位活佛同时并列法台

三个僧院共用一个大殿

在整个藏区,实属少见

03

望果节

雍布拉康脚下的田地很有名

那是西藏的第一块农田

青稞成熟的时候

望果节就来了

藏语望果

“望”为田地,“果”为转圈

顾名思义,在田里转圈

望果节

简单理解就是

农人们绕田地转圈的一个祈福活动

在绕转每一块田地的过程之中

农人们身负经书

口中不停地咏诵经文

赞美神灵、祈求丰收

转回到村中

人们会把手中

已经附有神灵意志的麦穗和小旗插到谷仓之中

时至今日

“望果”演变成了一次全村的巡游典礼

人们为节日加注了赛马、射箭、唱藏戏、跳舞等活动

一大早

在雅拉香布山脚下

在南侧的山谷之中

人们已经排好了队

队伍还是按照从前的惯例

在最前面的是戴着*色的圆盘毡帽一位老人

手上拿着一个钹

他身后的男子

戴着皮毛帽子

身上披挂红色的绶带

手上还举着高约3米的八宝吉祥的旗帜以及伞和幡

这一天

女人们着盛装

把自家的金银珠宝

极尽复杂地全部穿戴在了身上

有人用了大帽

有的扎上了巴珠

她们背上背着用彩带和木板包裹的经书

在队伍尾部

还有几个武士打扮的男子

头戴插着红旗及羽毛的黑盔

手持刀剑

一大票人列队集结后

一名喇嘛翻身乘坐于白马之上

人们开始按序走向田地

鼓号有节拍地响了起来

人们一边走一边不停地高喊:

“恰古修——央古修”

浩浩荡荡的队伍

开始绕行在即将收割的青稞地中

逶迤前行

转完了村里所有的田地

人们在附近的树林中就地以石垒灶

开始熬茶

享受在田边地头的野餐

休整结束后

绕行田地的人们

再次转到了雍布拉康宫殿的脚下

在这里大家按仪轨开始转行

这中间还有八字形的绕行

数圈后

全部人列队

手持糌粑粉

相互站立

一旁的僧人们吹响了长长的法号

众人在恰古修、央古修的叫喊声中

将糌粑粉一把把地往天空抛洒出去

人人的头脸身上落满了糌粑粉

在一片白色的粉雾之中

人人喜气洋洋

次日上午赛马

农区的赛马和牧区不同

牧区是真比速度

农区的赛马是半真半假

玩耍绝对是真的

但人们能玩出诸多花样

农人家的门口

马被牵了出来

家家都在仔细装点马和赛马的小伙子

骑手们多是半大的小伙子

他们打扮成了古代的武士

头上戴着扁平的帽子

帽檐上有红缨

腰上挂着装饰了羽毛的弓和箭

显得特别英武

马更是被装饰得无比花哨

装上了复杂而精美的马鞍

戴上了绑着花布的笼头

马额头上居然还绑着一束彩色的塑料花

马身上披着彩布

最好看的是马尾巴

被人们梳成了长长的辫子

扎上五色彩带

这些马不高

藏区的马

跑不太快

不过耐力奇好

农区参加赛马的马

多是家里用来干活的马

它们平日里其实就没做过赛跑的训练

赛场就是村后山坡下的一块土地

人们对这块地简单做了平整

赛道长约米

比赛捡哈达

这是有技术含量的比赛

在跑道之中

有两条赛道

比赛组织者在每隔二三十米处都放上哈达

一直放到终点

一次出发两名骑手

捡哈达多者为胜

比赛开始

观战的人们挤在了赛道的两侧

骑手出发

人群开始欢呼呐喊加油

骑手们策马扬鞭

行至中途

侧身将身体挂起来

弯腰下臂

在马蹄扬起的灰尘之中

一路拾捡地上的哈达

过程快如闪电

看的人胆战心惊

捡的人全神贯注

最后,获胜的骑手们

将赢得人们献上的哈达

他们会被洁白的哈达包裹起来

与此同时

还有捧上来的青稞酒

入夜,村里的大坝子里

燃起了篝火

在篝火边摆着一张桌子

桌上有一个大大的铜质酒缸

村民的果谐(一种舞蹈)即将开始

前来的人们

左臂抱着一捆柴

右手拎着一壶酒

他们将带来的柴添进了篝火之中

把酒倒入大酒缸

然后手拉手

一起跳起了果谐

这里的果谐是男人和女人分成两队面对面站

跳之前,先唱歌

男女轮流对唱

人们在唱的时候会沿着逆时针方向行走

领舞者在人们唱完之后会发出“咻咻咻”的提示

这三声之后舞蹈开始

只见男女舞者相对而舞

他们以极快的节奏轮跳

这似乎是男女舞队之间的速度比赛

这些互舞的人还会故意集体冲向对方的队伍

这一大幅度的动作非常具有挑逗性

青年男女

当然是这一场挥洒荷尔蒙的主角

人们在这里会遇到爱情

人们跳舞,人们饮酒

篝火烤得人暖洋洋的

青稞酒让人热血沸腾

热烈的舞蹈、欢快的歌声

把节日里的欢乐推向高潮

田间地头的人们

雍布拉康下的人们

无论劳作

无论生活

无论信仰

都在各种各样的仪式之中延续

04

黑颈鹤

《摸鱼儿·雁丘词》云:

问世间情是何物

直教生死相许?

天南地北双飞客

老翅几回寒暑

欢乐趣,离别苦

就中更有痴儿女

词中所指为大雁

在这里

如果用于青藏高原上的黑颈鹤

更能达意

每一只黑颈鹤

终身只有一个伴侣

传说,黑颈鹤如若丧偶

余下那只绝不独活

在每年的迁徙途中

黑颈鹤们会飞越众多的高山大湖

如若在飞行途中见到了湖面中的倒影

丧偶的黑颈鹤会以为这就是自己从前的配偶

它会向下俯冲

直至坠湖

所以,人们希望在它们迁徙的日子里

最好阴云密布

黑颈鹤就是《格萨尔王传》中的

“冲冲噶莫”(藏语意为“鹤”)

人们传说

黑颈鹤是大英雄格萨尔王的牧马者

牧马者是不是相当于弼马温

仓央嘉措有一句诗也提及它们

白色的野鹤啊

请将飞的本领借我一用

我不到远处去耽搁

到理塘去一遭就回来

黑颈鹤与大熊猫

金丝猴被并称为“中国三大国宝

它们的颈部和腿细长

体态婀娜

其黑色的颈羽

像在长长的颈部围了一条黑丝绒的围脖

红色裸露的头顶在黑色头部衬托下更显夺目

酷似一顶小红帽

它们有一双金*色的眼睛

其下缀有一块白斑

它们的翅膀和尾部是黑色的

身体却是白色

认真观察

它们更像是穿着一套礼服的绅士

它们的嘴略显蜡*

双脚漆黑

它们立于河滩草地之中

尽显不同于其他鸟类的挺括以及俊美

黑颈鹤是典型的候鸟

每年3月底至4月初

它们会向西或者向北

飞到夏季栖息地进行繁殖

在那里它们会一直待到同年的9月至10月

冬天来临前

它们将再次迁徙到雅鲁藏布江中游

那些相对温暖的河谷里越冬

在那里

它们静待来年春天来临

这其中

有一只成年公黑颈鹤表现得极为兴奋

很快,它就被一只舞蹈着的母鹤吸引了

开始卖力地表现自己

用了自己擅长的舞姿

慢慢地用舞蹈以及歌声靠近了对方

当那只母鹤被它示爱性的舞蹈打动之后

它头顶那块朱红色的皮肤将渐至艳红

它们将在那一时刻彼此倾心

在草丛中把各自的头颈伸向了对方

用自己长而发达的气管

交颈欢歌发出“嘎嘎”的长鸣

相伴于沼泽深处漫步

不时展翅相依

草地上绽放的鲜花就是它们爱情的明证

很快它们就有了家

在一处较为隐蔽的草丛下

在那里的一个泥土堆上

在浅浅的草丛里它们筑起了爱巢

不多久,母鹅就产下了2枚淡青色的

有棕褐色斑点的卵

开始轮流不分昼夜地精心照看

33天后,两只小鹤破壳而出

那是两只毛茸茸的小家伙

它们是灰色的

看起来,和父母一点也不像

它们需要在这里

在一大片沼泽地里

以绿色植物的根、芽

以及软体动物、昆虫、蛙和鱼类为食

这些食物足以使它们快速长大

它们将学会所有的生存技能

尤其是飞翔

当它们长到约有厘米时

羽毛将从灰褐色蜕变为银灰色至近白色

那时候它们的羽缘将变为棕色

头顶开始变成暗红色

且长出了稀疏的黑色发状羽

在头、颈的2/3处的毛发将变为黑色

眼下会长出白斑

那些赖以飞翔的飞羽渐渐变成了黑褐色

三级飞羽呈现出纯黑色

这些羽毛的形状弯曲且呈弓形

羽毛的末端将分枝成丝状

尾羽变成了灰黑色

如果是雌鸟

长大后它们背上将有淡棕褐色的蓑羽

转眼就到了九十月份

黑颈鹤们再次齐聚

整齐列队

在冬天来临前

开始从万里之外的藏北

飞回到拉萨河谷和雅鲁藏布江中游

回到它们温暖的越冬地

05

金色野牦牛

传说

在羌塘深处有三座雪山

分别叫“帕耶”“布耶”和“伊布觉如”

它们是一家人

帕耶是女儿布耶的父亲

伊布觉如是布耶的母亲

布耶最后嫁给了日土东北部的扎向前雪山

因为女儿嫁得离家非常远

父母怕它想家

就把家里的七只仲康巴给了女儿作陪嫁

从此

这种名为仲康巴的动物

就生活在了扎向前雪山周围

仲康巴是藏语

是藏语音译

意思是“金色的野牦牛”

它真是上帝馈赠给高原的一件礼物

太美了

通体金*

包括那对又大又尖的角

它身体的下摆处长有一圈金色的毛

又密又长

这让它在奔跑的时候显得非常飘逸

像骑士的披风

它的体形实在太健硕了

发达的四肢以及高耸的肩部

那高耸的肩缘于过于发达的肌肉

目测它比普通的家牦牛要整整大一倍

肩高近2米

在高原上有绝对统治力的身躯

将盔甲似的头低下

它的尾巴直直地竖了起来

像一根旗杆

眼神坚定

荡漾在风中的长毛使它们威风凛凛

那斗篷似的毛下

是近乎刀枪不入的厚密的皮

这就是被激怒时的状态

随时冲锋陷阵

如果挑战者就在眼前

将会全速冲向挑衅者

06

宣舞

宣舞

也称普兰宣

“宣”原为梵语

翻译为藏文其实就是舞蹈之意

宣舞是阿里的唯一

从象雄时期到古格王朝再到当下

*沙早已经掩盖了一切的曾经

传承至今的唯有宣舞

古格壁画中

有一幅是古格王室迎请印度阿底峡大师传法

十余位跳舞的女子

身披鲜艳的披风排成一列

在身前牵手交臂

踏地起舞

这就是宣舞

画中人跳的是被称为“古格十三宣”的舞蹈

宣舞的舞蹈形式

不同于其他地区藏民族舞蹈

宣舞是沿着逆时针方向移动的

她们跳起来的时候

节奏缓慢

动作幅度很小

古老的宣舞在传承中非常具有仪式感

除了口口相传的歌词唱腔

服饰和道具也是代代相传的

它被称为孔雀飞天服饰

由头饰、背饰斗篷、胸饰、服饰四部分组成

蓝棕色绸缎面料藏袍

身后披锦缎披风

内里为白色羊皮

边缘镶较窄的水獭皮

头戴珠冠,其形状为月牙,垂于脑后

额前垂挂一排银链

将面部遮住

并在右肩上垂挂与头饰珠冠相同的月牙形饰物

上面缀有松石和珍珠

胸前层层叠叠地挂满了

用珊瑚、松石、琥珀等做成的各种装饰

有的长至膝部

颈处围一较宽的用红珊瑚排列而成的项圈

尽显富丽、华贵

耳坠也很有特点,长约15厘米

以珊瑚及珍珠连串而成

独特的帽子及耳坠象征孔雀的头冠

背部系“改巴”

正中部镶嵌带有圆形花纹的棕蓝色氆氇

是婀娜多姿的孔雀的翅膀

底部开的三道衩口便是孔雀的尾羽

有的“改巴”皮面夹有色彩绚丽的绸缎

犹如孔雀开屏,美丽多姿

这种服饰是一辈一辈传承至今

并不断添置各种珠宝而成

今天的科迦村仅有七户家庭

还保存着完整的服饰

07

牧人节

顾名思义,就是游牧人的节日

这个节日需要持续1整天

这一天

人们要敬神、赛牦牛、跳锅庄

天刚亮

牧民们已经在村口煨桑归来

他们身着独具特色的节日盛装

男人们头戴着亭亭如盖的

用牦牛尾巴制成的牛皮帽子

上身穿着不去毛的犊牛皮缝制的套头长坎肩

下身穿氆氇裁剪的黑色裤子

脚穿牛皮扁头长筒靴

左手戴“觉旦”手镯

由宽皮带上缀有许多小贝壳制成

肩挎满是贝壳的“切库”袋(牦牛毛编织的装盐袋)

袋子上挂有好看的“吴日多”(投石袋)

牦牛也不例外

人们在牛角上横向捆绑了一条哈达

在哈达上

把女孩子用在长辫子上的绸花

一朵朵地穿在了上面

把用来扎头发的彩色绸环

也一个个地穿在了牛角上面

牛的耳朵上挂上了长长的红色的绒坠子

牛被套了鼻环

上面穿着骑手驾驭用的牦牛毛编织的绳子

牛的脖子上

套上了用牛皮做的一条宽带

上面全是铃铛

这是用来系驮鞍的

牛背上,铺着用牦牛毛编织的细毯

一般是双层的

牧民们心疼他们的牛

不忍让它们在背负的时候被磨伤

鞍是木制彩绘的

两侧挂着用牦牛绳系着的铁制脚蹬

鞍除了系在牦牛的肚子上

背后还有一条宽宽的彩色毯子

上面挂满了红色、绿色、*色的毛制绒球链

在尾部用牦牛皮打了个结系在了牛尾

这些绒球链会和牛尾一起

扎成一条彩色的大尾巴

时间到了

盛装的骑士们

翻身上牛

他们手上握着木制的鞭

鞭头上系着用牛毛制成的一条细绳

绳上还穿上了一长串毛制的红色绒球

他们扬鞭

骑牦牛上山

身在西藏的人们

有一种以浓烈的色彩来表达

信仰和崇敬的偏好

估计和这里枯草季较长的原因有关

大地只提供一片*色

人们需要更多的色彩

需要艳丽的色彩去点缀单调贫乏的生活

而女主人

走在牦牛队伍的后面

身着华丽的工布服装

披着皮制坎肩

戴着那种工布人特有的帽子

她们中的一些人将要加入仪式中跳舞

一些人则背着青稞酒、风干牛肉、饼以及零食

人们在半山上休息的时候

要分享各家各户的美食

男人们骑着各家肥壮的牦牛

威风凛凛、浩浩荡荡地前往村子背后的白塔处

这是仪式的第一个环节

煨桑后,则骑着牦牛绕白塔转三圈

牧民们高呼“求财神保佑

来年风调雨顺

人畜兴旺

牧业丰收”等求神、祈祷之词

之后是竖经幡

将经幡柱挂上崭新的经幡后

全村人合力立塔钦

此处仪式结束后

牧民们骑着牦牛穿过村子里的田野

来到第二个仪式举行的地方

山脚下一处煨桑的白塔处

这个白塔在紧靠荒山的良田边

在这里

继续进行煨桑、竖经幡、祈福仪式

结束之后

已经上午10点多了

大家席地而坐

互敬青稞酒

吃些零食

人和牦牛都做短暂休息

为下一个

也就是山顶仪式做准备

这一段路程颇为艰辛

牦牛喘着粗气毫不停歇

山顶的敬神仪式时间最长

桑烟不断

山顶之前有处寺庙

现在只余几处断壁残垣

最高处有一个大殿的遗址

那中间有一片空地

牧民们在这片空地上开始跳果谐

然后在遗址上休息、吃午饭

午饭结束后

再在遗址下的草地平台上跳一轮果谐

他们会不停地变换舞蹈队形

再次向神灵表达敬意

持续近两个小时后

山顶的仪式全部结束

下山后

在第一个敬神点

村里人请来了喇嘛

在喇嘛的诵经声中

大家开始一轮又一轮的敬神仪式和歌舞

除了锅庄

还有一个重要的环节

是给敬神的人们献哈达

这种哈达非常特别

用白色奶渣做成的

村民把它们作为一种仪式感非常强的礼物

献给了参与仪式的人们

到下午3点左右

在村子下侧的一块空地上

终于迎来了一天中最吸引人的环节

赛牦牛

骑上牦牛的村民们

以3头或5头牦牛聚集到起跑线四周

发号起跑

村民们会想尽一切办法

让牦牛尽量在不足米的赛道上往前冲

有的牦牛会偏离赛道

这些牦牛常年在山上自由惯了

它们根本就搞不明白这是要干吗

牛脾气上来后

就开始往反方向走

等到终于搞明白要干啥了

其他牦牛已经到了终点

观众与骑手们一起哄然大笑

牦牛是比马更有脾气的动物

不那么容易操控

其实村民之间的比赛并不那么像比赛

观众们也不会真的去深究

到底是谁骑的牦牛快出去半个身体的距离

比赛结果原本并不重要

效果达到

够牧民们一年话题的谈资

就够了

就在乱哄哄

热闹嬉笑中

结束他们一年中最重要的仪式

期待来年风调雨顺

水草丰美

牛肥马壮

●End●

——奇闻异事臧锅炖——

——第2期——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